第22章(1 / 3)
此时天近黄昏,天上依然布满了浓密的乌云,偶尔夹杂着闪电和细雨,朱九从船上下来后,一个不小心跌了一下,全身被河水浸湿,样子十分狼狈。
众人让齐天先行,他只好硬着头皮走进道观。只见这个道观规模还算大,分有前中后及东西南北各观及厢房,前面有一个平坦的晒谷场。
众人先行安顿下来后,朱九派人去城中暗暗联络几位重要的亲信大臣,召唤他们前来观中相会,共商大计。
大家忙忙碌碌了一个通宵,到了第二天中午,城内消息大致探知,原来燕王朱棣已经大致占领整个南京城,皇宫已被完全控制,正在大肆搜寻建文帝一干人的下落,不少忠君的臣民均在反抗时死于燕军手上,让朱允不断潸然泪下。
不久,陆续有亲信大臣秘密来到,算一算大致有二十余人。
在众人忙于安顿和探查外界情报时,齐天则在苦思不已,他想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我在核电厂旁边挨了一记闷雷,醒来之后就跑到这个地方来?而且还“附身”在这个程济的身上?〉齐天一边揪着下巴的胡子一边摇头,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他逐渐能回想起一些陈年往事,但不是他的,而是程济的。
原来这个程济是个读书人,年少有成,他很早就看出燕王朱棣有叛变的野心,当时他在四川岳池当官时,便到处对朝廷发出警告,后来还用一些玄奇的算命观星之术向建文帝上书说北方即将有叛变,意思就是说当时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要造反了。
但年少的建文帝朱允生性温和而有些优柔寡断,虽然心中对朱棣不太放心,但却又不敢收回朱棣的兵权,也不想公开决裂。结果程济到处宣传燕王会叛变,无异刺激了朝廷和燕王之间的矛盾,因此程济上书之后,朱九不但不听,反而派人将程济抓起来,说他“妄言”,差点要杀头。
幸好朝中许多洞察时事的大臣力保,才放了程济一马。结果程济还不死心,竟然又要建文帝把他关起来,好让他能留在京师亲眼看见燕王挥军入城。
这个不识相的程济自然受不到建文帝的重用,不过没想到当燕军兵临城下时,程济反而为护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是请来了齐天这位上仙附身。
※ ※ ※*
燕王朱棣在道衍和尚的极力说服下,以及明朝各地前来救驾的勤王军纷纷集结,表示要继续尊奉建文帝当正统;为恐夜长梦多,因此决定还是要一举歼灭建文帝及齐天附身的程济,立即加紧搜捕,好赶紧坐稳龙位。
不一会,大批燕军就接获密报,前来神乐观围捕了。由于事出突然,朱允及齐天等人顿时慌成一团,只见燕军的前锋已经骑马跃入道观的前庭,其余军士则往四处厢房搜索。
↑返回顶部↑
众人让齐天先行,他只好硬着头皮走进道观。只见这个道观规模还算大,分有前中后及东西南北各观及厢房,前面有一个平坦的晒谷场。
众人先行安顿下来后,朱九派人去城中暗暗联络几位重要的亲信大臣,召唤他们前来观中相会,共商大计。
大家忙忙碌碌了一个通宵,到了第二天中午,城内消息大致探知,原来燕王朱棣已经大致占领整个南京城,皇宫已被完全控制,正在大肆搜寻建文帝一干人的下落,不少忠君的臣民均在反抗时死于燕军手上,让朱允不断潸然泪下。
不久,陆续有亲信大臣秘密来到,算一算大致有二十余人。
在众人忙于安顿和探查外界情报时,齐天则在苦思不已,他想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我在核电厂旁边挨了一记闷雷,醒来之后就跑到这个地方来?而且还“附身”在这个程济的身上?〉齐天一边揪着下巴的胡子一边摇头,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他逐渐能回想起一些陈年往事,但不是他的,而是程济的。
原来这个程济是个读书人,年少有成,他很早就看出燕王朱棣有叛变的野心,当时他在四川岳池当官时,便到处对朝廷发出警告,后来还用一些玄奇的算命观星之术向建文帝上书说北方即将有叛变,意思就是说当时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要造反了。
但年少的建文帝朱允生性温和而有些优柔寡断,虽然心中对朱棣不太放心,但却又不敢收回朱棣的兵权,也不想公开决裂。结果程济到处宣传燕王会叛变,无异刺激了朝廷和燕王之间的矛盾,因此程济上书之后,朱九不但不听,反而派人将程济抓起来,说他“妄言”,差点要杀头。
幸好朝中许多洞察时事的大臣力保,才放了程济一马。结果程济还不死心,竟然又要建文帝把他关起来,好让他能留在京师亲眼看见燕王挥军入城。
这个不识相的程济自然受不到建文帝的重用,不过没想到当燕军兵临城下时,程济反而为护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是请来了齐天这位上仙附身。
※ ※ ※*
燕王朱棣在道衍和尚的极力说服下,以及明朝各地前来救驾的勤王军纷纷集结,表示要继续尊奉建文帝当正统;为恐夜长梦多,因此决定还是要一举歼灭建文帝及齐天附身的程济,立即加紧搜捕,好赶紧坐稳龙位。
不一会,大批燕军就接获密报,前来神乐观围捕了。由于事出突然,朱允及齐天等人顿时慌成一团,只见燕军的前锋已经骑马跃入道观的前庭,其余军士则往四处厢房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