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一边摸索着箱子锁,一边回想着此次伦敦之行。他是去寻找那缺失的线索,他很确定它就在那儿。他已经寻找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寻找一切存在的核心秘密,寻找最终的真理——真知。科学是他的初恋,他已经使她油尽灯枯。两年前,他出版了那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让他成为了学术界的一颗明星;但是他一直都知道,宇宙并非仅限于此,并非只是螺钉与螺母,并非只是他这部掌声雷动的作品中所观察和描述的那座机械大厦。

  第3节:春分(3)

  几乎从1661年踏入剑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迷上了炼金术和神秘学。他的导师、前辈、当时的卢卡斯教授,艾萨克?贝若在他的心中燃起了第一星火花,很快地,在过去那些名家的影响下,大火以燎原之势燃烧了起来。他们的探索被称作伟业,这些伟人长年累月都待在烟雾升腾的实验室里,做着精心设计的炼金实验。他们毕生都在寻求着点金石,传说中它能将一切金属都变成金子,它是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一种神奇的界质,有了它,伟人们就可以制出不老药,从而永葆青春。

  和所有前辈炼金术士一样,牛顿也把自己的研究构建在炼金术实验者的宣言,也就是绿石碑的教义之上。在他的少年时期,贝若曾就此对他进行了启蒙,并且让他认识到了这一神奇之物对于每个炼金术士的重要性。它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贝若解释道,那时候人类对于宇宙运转的认识,远比现在的任何学者和哲人都要多得多。古希腊罗马的学者们将他们的智慧凝聚于一块石碑,也就是后来人们发现的绿石碑。没人知道这块碑现在在哪里,它早就从人类的视线里面消失了。但是碑上的内容却在炼金术士之间代代相传。每个人对碑文都有不同的理解,而他们谨遵各自心中的绝对真理。碑文描绘了寻找点金石的路线,但是首先你得准备好你的灵魂和一应的物质基础。牛顿相信,之所以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制造出他的梦想之物,既不是古希腊罗马学者的错,当然,也不是大自然的错;那只不过是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哲学家或者炼金术士完全净化了自己的灵魂,而那些所谓真理的追寻者们,也没有一个能够尽心尽力地专注于他的任务。

  无论是赫耳墨斯本人,还是自己圈子里的炼金术士,牛顿和他们都不一样。他想炼出金子,但并不是为了金子本身。在他眼中,再巨大的财富也没什么价值。他只想找出炼金的方法。对他而言,彩虹那端的金子只是纯粹的知识,那是神祇才拥有的知识。为了拥有它,他愿意付出一切,那是他存在的理由,是他活着的唯一动力。过去的那些年里,他一直站在熔炉边研究着微观世界,并且将它和自己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宏观世界联系起来。他已经梳理出了其中的联系,并且将整体论的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性高度。那时,他开始相信自己是半神之躯,来到这世间只有一个目的——找到点金石,阐明真理。他相信,上帝选择了他,让他变得独一无二,给予他同时代人之中最高的智慧,从而,他——艾萨克?牛顿,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教授,将遵从天父之命,向人类揭示存在的真正意义、自然的内部运转以及宇宙的机械系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