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此刻的时辰还没到黄昏,天已经象一个黑漆漆的锅底,扣在杨家祠堂的上空,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轰隆轰隆的雷声,天就象快要塌下来一样,让每一个杨庄的人都心惊胆颤,上了年纪的老人就说:这是天在哭,杨庄要出事了…..!
三十年代的燕山脚下,杨庄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起眼的村子,村前是一连串缓缓起伏的山坡;村后背靠着燕山的一个山峰,自古相传叫做守山,因何得名倒是不得而知;村子左右都是一片良田沃野。
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庄子上,杨姓是第一大姓,而杨家祠堂则是庄子上最大的一幢建筑。祠堂起初并不叫祠堂,村上一些老人直到现在,还是把它叫做杨家大院。
听老人们讲,清代嘉庆年间,山匪为患,在一次清军平叛的战斗中,杨庄被溃败的散兵和山匪反复洗劫,十室九空,家家戴孝,户户哀声,最惨的就是杨家最大的杨老爷子家,全家老幼妇孺,无一幸免,全部惨死于刀兵之下。
战乱过去后,杨家大院里怨气冲天,夜夜哭声不断。庄上人个个心惊,无奈之下,经过杨氏族人一致同意,把杨家大院改成了杨氏祠堂,单独摆上了杨老爷子一家的灵牌,春秋致祭,香火不断,同时也作为庄子上杨姓祭祀的场所,自此杨家大院的怨气才慢慢消散,杨老爷子一家也逐渐被一代代的人所淡忘。
以往这时辰还满庄乱窜的闲汉们,一个个都不见了踪影,村口闲磨牙的人群,很早就已经纷纷作鸟兽散,人人心里都被乌黑乌黑的天色压抑着,沉甸甸的难受。
暴雨还没有落下来,不时有大树样的闪电撕开夜幕,然后是霹雳一声巨震,象在耳边炸响,让每一个人都竖起耳朵,紧张万分,除了此刻正在杨家祠堂外等候的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姓杨,是外姓人迁来的,绰号大歪牙和瘸子李,一贯游手好闲,胆大妄为,本来名字反而没有人还记得了。
对于大歪牙和瘸子李来说,今天的天气简直是老天有眼,两个人臭味相投,整日喝酒赌博,早已口袋空空,不约而同瞄上了巍峨壮观的杨家祠堂,一拍即合,经常偷偷溜进去摸一把。今天这样的天赐良机,大歪牙和瘸子李当然不肯错过。
俩人伏在隐蔽的墙根死角,静静等待暴雨的来临,眼下的耀眼闪电把他们逼的不敢乱动,一旦贸然行动给守祠堂的人捉到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于胆敢盗窃祠堂的外姓蟊贼,村里的私刑可是极其残忍血腥的。 ↑返回顶部↑
三十年代的燕山脚下,杨庄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起眼的村子,村前是一连串缓缓起伏的山坡;村后背靠着燕山的一个山峰,自古相传叫做守山,因何得名倒是不得而知;村子左右都是一片良田沃野。
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庄子上,杨姓是第一大姓,而杨家祠堂则是庄子上最大的一幢建筑。祠堂起初并不叫祠堂,村上一些老人直到现在,还是把它叫做杨家大院。
听老人们讲,清代嘉庆年间,山匪为患,在一次清军平叛的战斗中,杨庄被溃败的散兵和山匪反复洗劫,十室九空,家家戴孝,户户哀声,最惨的就是杨家最大的杨老爷子家,全家老幼妇孺,无一幸免,全部惨死于刀兵之下。
战乱过去后,杨家大院里怨气冲天,夜夜哭声不断。庄上人个个心惊,无奈之下,经过杨氏族人一致同意,把杨家大院改成了杨氏祠堂,单独摆上了杨老爷子一家的灵牌,春秋致祭,香火不断,同时也作为庄子上杨姓祭祀的场所,自此杨家大院的怨气才慢慢消散,杨老爷子一家也逐渐被一代代的人所淡忘。
以往这时辰还满庄乱窜的闲汉们,一个个都不见了踪影,村口闲磨牙的人群,很早就已经纷纷作鸟兽散,人人心里都被乌黑乌黑的天色压抑着,沉甸甸的难受。
暴雨还没有落下来,不时有大树样的闪电撕开夜幕,然后是霹雳一声巨震,象在耳边炸响,让每一个人都竖起耳朵,紧张万分,除了此刻正在杨家祠堂外等候的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姓杨,是外姓人迁来的,绰号大歪牙和瘸子李,一贯游手好闲,胆大妄为,本来名字反而没有人还记得了。
对于大歪牙和瘸子李来说,今天的天气简直是老天有眼,两个人臭味相投,整日喝酒赌博,早已口袋空空,不约而同瞄上了巍峨壮观的杨家祠堂,一拍即合,经常偷偷溜进去摸一把。今天这样的天赐良机,大歪牙和瘸子李当然不肯错过。
俩人伏在隐蔽的墙根死角,静静等待暴雨的来临,眼下的耀眼闪电把他们逼的不敢乱动,一旦贸然行动给守祠堂的人捉到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于胆敢盗窃祠堂的外姓蟊贼,村里的私刑可是极其残忍血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