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1 / 2)
“皇阿玛您说这事做什么,那都是人庙里的规矩,说是斋饭不能浪费最好全吃完,儿子念经实在不行,吃饭勉强一下还是可以的。”胤祺提起这茬还挺理直气壮,“况且您别听他们胡说,怎么就比脸盆还大了,真那么大桌子上也放不下五六个脸盆啊。”
儿子说得理直气壮,康熙到了嘴边饭桶二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梁九功一杯茶给打断了,“万岁爷,您尝尝这茶,本地官员新供上来的,味道特别香。”
一点儿茶而已,皇帝什么好东西没尝过,但这会儿也只能接过茶盏抿了两口,把嘴边的话一齐又吞回去。儿子这么大了,屋里又还有这么多兄弟,太伤人的话还是骂不得。
“别跟朕打马虎眼,今儿朕要问的是你吃多吃少的事儿吗。朕问的是昨天晚上,是不是猪油蒙了心你才敢办出这么出格的事来。还有他塔喇氏,朕看他塔喇家也是不会……”
话说一半,梁九功愣是又壮着胆子递上另一杯茶,“万岁爷,刚刚那茶好这一杯更好,您要不也尝尝?”后边的话说什么也不能让皇上说出来,真要说出口别说楚宁,就是他塔喇家往后也别想抬头做人了。
况且还有一年翰宁就要从任上回京,这位探花郎回京那是要重用的,就凭这一点便不能一点脸面都不给他塔喇家留。梁九功递到手边的茶康熙只得铁青着脸接过来,“好茶好茶,朕这辈子的好茶都今儿尝遍了。”
“皇阿玛,您消消气儿。这事儿子有话说。”原本以为只有自己挨骂的时候胤祺心里还忐忑得紧,现在发现火莫名其妙的烧到楚宁身上,他反而就镇定下来。
“昨晚上儿子是和他塔喇氏租了花船在西湖上玩了一夜。不过租船前后儿子都交代好了,上船下船也低调,外边没人知道。”
毕竟是在杭州,街面上没人识得胤祺是谁,西湖边的花船就是个销金窟,一天到晚多少达官显贵要往船上去,谁会在意自家。这事要不是康熙自己一时兴起非要去打听儿子玩的什么,其实行宫里边也不会知道。
“前几次出巡,他塔喇氏多在皇玛嬷身旁伺候,就是得空也多被沿途女眷绊着不得闲。这次好不容易有些时间,趁着肚里孩子还没大,儿子就想让她玩得尽兴些,毕竟玩过这回之后怕是又有好几年她都得被孩子羁绊住,脱不开身。”
这些话都是胤祺的心里话,两人生了弘晊之后,甭管楚宁嘴上怎么嫌弃,但衣食住行和细节处却从未亏过孩子。要想不委屈孩子就只能委屈大人,如今又来了个小的,现在若不随了她的意,下一次能这么无牵无挂的玩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康熙想到胤祺总要找些借口来狡辩,却怎么都没想到他心中竟是这般想的。他原想说女人生孩子伺候长辈那都是天经地义,可话到嘴边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起当年自己年少时,也曾与元后这般恩爱过,也许给她许多未曾实现的愿,一时之间便说不出话来了。
康熙板着脸不说话,胤祺还以为是自己解释得不够清楚,又继续辩解,“皇阿玛,儿子没甚大出息,每日在京城兵部衙门里转一圈,里里外外也要捧着儿子说,贝勒爷您真辛苦、办差真认真。反正什么好话都往儿子身上放,好似我能自己走出去门去,没让人扛着背着都是好的。”
“可到了楚宁那儿,府里家外那么多事,好像都成了她应该做的,做好了没人理哪里做不好连府里的奴才背后也要嚼舌根。如今怀了孩子儿子更是一点忙帮不上,就剩还能带她出去走走看看的本事,总不能连这点小要求都不依了她。”
这话说得原本一屋子赶来看热闹的兄弟都不做声了,四爷更是一脸的沉郁。这话平时没人说就没人想得起,如今胤祺说出来他脑子里也满是乌拉那拉氏这些年的身影。
↑返回顶部↑
儿子说得理直气壮,康熙到了嘴边饭桶二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梁九功一杯茶给打断了,“万岁爷,您尝尝这茶,本地官员新供上来的,味道特别香。”
一点儿茶而已,皇帝什么好东西没尝过,但这会儿也只能接过茶盏抿了两口,把嘴边的话一齐又吞回去。儿子这么大了,屋里又还有这么多兄弟,太伤人的话还是骂不得。
“别跟朕打马虎眼,今儿朕要问的是你吃多吃少的事儿吗。朕问的是昨天晚上,是不是猪油蒙了心你才敢办出这么出格的事来。还有他塔喇氏,朕看他塔喇家也是不会……”
话说一半,梁九功愣是又壮着胆子递上另一杯茶,“万岁爷,刚刚那茶好这一杯更好,您要不也尝尝?”后边的话说什么也不能让皇上说出来,真要说出口别说楚宁,就是他塔喇家往后也别想抬头做人了。
况且还有一年翰宁就要从任上回京,这位探花郎回京那是要重用的,就凭这一点便不能一点脸面都不给他塔喇家留。梁九功递到手边的茶康熙只得铁青着脸接过来,“好茶好茶,朕这辈子的好茶都今儿尝遍了。”
“皇阿玛,您消消气儿。这事儿子有话说。”原本以为只有自己挨骂的时候胤祺心里还忐忑得紧,现在发现火莫名其妙的烧到楚宁身上,他反而就镇定下来。
“昨晚上儿子是和他塔喇氏租了花船在西湖上玩了一夜。不过租船前后儿子都交代好了,上船下船也低调,外边没人知道。”
毕竟是在杭州,街面上没人识得胤祺是谁,西湖边的花船就是个销金窟,一天到晚多少达官显贵要往船上去,谁会在意自家。这事要不是康熙自己一时兴起非要去打听儿子玩的什么,其实行宫里边也不会知道。
“前几次出巡,他塔喇氏多在皇玛嬷身旁伺候,就是得空也多被沿途女眷绊着不得闲。这次好不容易有些时间,趁着肚里孩子还没大,儿子就想让她玩得尽兴些,毕竟玩过这回之后怕是又有好几年她都得被孩子羁绊住,脱不开身。”
这些话都是胤祺的心里话,两人生了弘晊之后,甭管楚宁嘴上怎么嫌弃,但衣食住行和细节处却从未亏过孩子。要想不委屈孩子就只能委屈大人,如今又来了个小的,现在若不随了她的意,下一次能这么无牵无挂的玩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康熙想到胤祺总要找些借口来狡辩,却怎么都没想到他心中竟是这般想的。他原想说女人生孩子伺候长辈那都是天经地义,可话到嘴边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起当年自己年少时,也曾与元后这般恩爱过,也许给她许多未曾实现的愿,一时之间便说不出话来了。
康熙板着脸不说话,胤祺还以为是自己解释得不够清楚,又继续辩解,“皇阿玛,儿子没甚大出息,每日在京城兵部衙门里转一圈,里里外外也要捧着儿子说,贝勒爷您真辛苦、办差真认真。反正什么好话都往儿子身上放,好似我能自己走出去门去,没让人扛着背着都是好的。”
“可到了楚宁那儿,府里家外那么多事,好像都成了她应该做的,做好了没人理哪里做不好连府里的奴才背后也要嚼舌根。如今怀了孩子儿子更是一点忙帮不上,就剩还能带她出去走走看看的本事,总不能连这点小要求都不依了她。”
这话说得原本一屋子赶来看热闹的兄弟都不做声了,四爷更是一脸的沉郁。这话平时没人说就没人想得起,如今胤祺说出来他脑子里也满是乌拉那拉氏这些年的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