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你说的你府上那事,老人家都说春捂秋冻的,万一弘昇真吹风病了怎么办啊。”乌拉那拉氏跟四爷成亲早生孩子也早,弘晖生下来也不大康健,从落地到如今小病小灾的就从未断过。现如今虽没像刘氏那般夸张还烧着炭火,但屋子里也从来都是暖烘烘,不敢有一丝疏忽。

  “嫂子,要不昨晚我跟我家爷说的那话,照旧跟你也说一遍好了。”楚宁是真没法跟他们解释,“您只想想咱们小的时候是真不知道冷热吗,还是每次都被家中嬷嬷婆子们逼着穿得老厚,热得一头汗再把衣裳一脱窗户勉强开条缝,风一吹汗冷了哪能不着凉。”

  “可这事本来就是错的,若是起初就穿得合适些屋里通风些,就没那一头汗,也就不会被风吹得着凉,是不是这个道理。”楚宁就差没说,这世上有种冷叫做你妈你二大爷你三舅母觉得你冷,但其实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冷不冷。

  “尽是些歪理。”乌拉那拉氏被楚宁说的一愣一愣的,但回家之后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让嬷嬷们把弘晖屋里紧闭的门窗开开了些。

  第二十章

  去年征噶尔丹蒙古各部都是出了大力的,今年战事平息噶尔丹也已经死了,朝中该赏的上该奖的奖,这会儿说什么也该轮到蒙古了。况且好不容易平了噶尔丹,这事得回去跟祖宗说一说,所以等康熙料理完手头的琐事杂务之后,便找了个日子在大朝会上把奉皇太后东巡之事提了。

  康熙一说这事,底下朝臣皇子们各有各的想法,有高兴着盘算这次能不能随驾出门玩去的,也有犯愁皇帝出门仪仗排场该怎么安排的。尤其直郡王和太子,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就剑拔弩张起来,看样子便是谁也不愿意留下守家。

  胤褆是长子,也是康熙花了不少心血培养出来的孩子,说他是文武兼备不过分。这些年跟在康熙身边征讨噶尔丹也是军功赫赫,这次东巡说白了那就是打胜了仗回老家去,总不能之前出生入死的时候有自己,轮到衣锦还乡就没自己了吧。

  理儿是这么个理,但胤礽也是怎么都不乐意留下的。当初下边这些弟弟们没长大的时候,康熙去哪儿也得带着太子。如今下边儿子们都长大了太子羽翼也丰了,康熙再出门时胤礽便常常成了守门看家的那一个。

  说得好听是皇上不在太子监国,可朝中上下哪处没有皇帝的人,还不是照样事事得递奏折跟康熙回禀,这个国说起来监得窝囊。

  尤其今年老四到老八个个都封了爵位分了佐领,下边如今都有可用属人,又各自在六部都有差事,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已然跟往昔比不得,这回若又是独留下自己在京城,那胤礽可不答应。

  俩儿子乌眼鸡一样谁都不让步,龙椅之上的康熙却谁的话都没点头,反而是伸手一指指向其他儿子,“这次东巡带谁不带谁朕自有决断,不过你们几个怎么想的,都说说。”

  康熙这一指从三爷到老八谁也没漏下,胤祐站在胤祺后面直嘀咕,老爷子也是,两个菩萨打架非要把下面的小妖精扯进来做什么。几个兄弟虽不愿自认妖精,但理儿却就是这么个理。可惜人皇阿玛不讲理啊,再是儿子也得硬着头皮上。

  胤祉是个文人性子,虽说文章不怎么好但秀才毛病却是一点都没少。他一拱手一往前康熙就觉着牙根隐隐发酸,再等到他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好一通掰扯,康熙都有些后悔刚刚不该这么坑儿子了。

  胤祉好不容易说完,一群兄弟也没听明白到底他说了什么,好在四爷紧随其后简单明了的表示,自己伴驾与否全凭皇阿玛说了算,他心中想的只有此次出行户部应当如何谋划,只差没当场掏个算盘珠子出来给康熙算账,算一算这次出门该花多少银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