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妈文里当女配[七零] 第149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刻,在办公室里,大领导手里拿着的,是有关苏秋月的全部资料,而在他面前的办公桌子上还放着好几张略有些陈旧的报纸。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严谨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用不紧不慢的声音说着自己对于苏秋月这个不输于国外那些天才研究学者的人的调查结果。

  “苏秋月,女,18岁,老家是h省下一个名叫靠山屯的生产大队,12岁被现实验小学校长蔡校长发现了其在学习上的天赋,后进入大江县县小学读五年级,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苏秋月的在校成绩都是第一名。她在1976年的时候,因蝗虫肆虐,造成了h省临近的z省受灾,而独立研发出了‘76杀虫剂’,这也是她第一次展现出了她个人在学习以外的研究天分。之后她以高考试卷满分的成绩考上了庆大数学系,并在同年研究出来了如今正生产于首都化肥一厂的高效化肥和同样是由她独立研究制造出来的高温反应炉……”

  说到这里的时候,负责人顿了顿,特意强调了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大数据报道,由苏秋月同学所开发出来的这款化肥是目前我国增产效果最明显的化肥,农业部方面正在准备联系苏同学,以得到她的授权,好能够大面积推广这款化肥,实现全国增产的目标。”

  “这个小娃娃倒是厉害得很啊。”大领导边听着负责人的汇报,边看着手里的资料,眼里浮现出几分对过往的追忆,同对面的负责人说道,“说起来这个小姑娘我可是早在几年前就知道她了,当时我还在疗养院修身养息,医院那时候每天都会给我的病房送报纸,当时首都日报就曾经刊登过她的一篇《“小”眼睛看首都》的文章,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未来一定不会是庸庸碌碌之辈,但我是真的没想到,当年字里行间中虽已初具风格却还带着几分稚嫩的小作家如今竟然成了大科学家了。”

  所谓闻弦知雅意,负责人在听出大领导言辞中对苏秋月行为所表现出的欣赏态度后,便立刻跟着附和道:“原来苏秋月同学在那么早以前就如此优秀了,那可真是我辈英雄出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那你们还不赶紧将这位小同志收纳入编,让她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面发光发热?”大领导看着对面如今也学得越发圆滑的下属,也没觉得这样不好,只调侃道,“你们这样为了安全而限制对方自由的行为,可是很容易被年轻的同志误解。要我说,早点安排一个可靠的警卫员保护小苏同志不是很好的事情嘛,何必那么麻烦。”

  听着大领导开口就是给苏秋月安排警卫员的话,负责人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大领导的表情,谨慎地开口:“不过说起来,苏同学能有如此优秀的表现,也不光是因为她个人,还有她的父母对她坚持想要读书的鼓励和支持……”

  话还没说完,就见大领导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负责人,过了一会儿后才呵呵笑了起来,说道:““你是想说她父亲私人经营、售卖教材和高考复习册的事情?要我说嘛,这个由全国第一编写的高考复习册想来一定是不同凡响的,要不是我家的小孙女年纪还小,我都想给她买上几本哩!”

  这话一出,负责人自然就明白了领导话里的意思。

  也对,这苏秋月同学都这么厉害了,她爸为了高考学生造福印刷、售卖练习册的事情,又怎么能叫做“投机倒把”呢。

  其实,大领导之所以能对调查结果上,关于苏有粮这些年来又是去黑市倒腾东西,又是跟服装厂卖衣服,又是跟印刷厂倒腾复习册的事情会采取“既往不咎,轻轻放下”的态度,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苏秋月。

  实际上,对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并不像是一个成语的定义那样分明,主要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以及所做出来的行为来进行判定。

  在苏有粮这件事情上,看似他是在靠投机倒把发家挣钱,但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他这样做,苏秋月才能够走出农村,走出县城,走出省城,一直走到首都,走到属于她人生大舞台的中央。

  而且,资料上面写得很清楚,苏有粮和田凤娟从始至终都是支持孩子学习,并一直都在为之做努力。同样的,苏秋月这些年来能够愿意展现才华与天赋,愿意继续努力读书,也是为了让她爸妈的付出没有白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