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4)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1)
此事一出,朝中人均惊愕不已,有司空刘隐谏言:“八岁下殇,礼所不备,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服,朝夕哭临,陛下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自古以来,未有此比。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此万国之望也。”(2)
皇帝朱批:“万国之望,非朕之望。”
还有少府劝谏:“显皇帝,文诚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何至六龄之赤子而送葬也哉!”(3)
皇帝皆不听。
世人或许不解,为何皇帝连亲生父亲与祖母去世都不去送葬,反而给一个孤女送葬。
苏容臻却是隐约可以猜出原因的。
皇帝的童年,除了母亲的存在以外,称不上是幸福,其他的诸多苦难,也多半源于这个冷酷的皇室。
他的父皇与皇祖母,和他之间的感情,或许还不如一个认识数月的柔嘉。
至少柔嘉可以给他最纯粹的温暖,是他美好心愿的寄托。而其他那些血缘上的亲人,反而不过陌路人罢了。
甚至会在某一天刀剑相向,譬如他的那些个兄弟,刀尖流下的血,是那最“亲”的血。
所谓血浓于水,不过尔尔。
皇帝一定很伤心吧,他是否茶饭不思,是否一人独坐到天明。
苏容臻的心都揪了起来。
无人比她更清楚,柔嘉对皇帝的重要性,那是他对心上人的寄托,祝愿,以及遗憾的弥补。
↑返回顶部↑
此事一出,朝中人均惊愕不已,有司空刘隐谏言:“八岁下殇,礼所不备,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服,朝夕哭临,陛下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自古以来,未有此比。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此万国之望也。”(2)
皇帝朱批:“万国之望,非朕之望。”
还有少府劝谏:“显皇帝,文诚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何至六龄之赤子而送葬也哉!”(3)
皇帝皆不听。
世人或许不解,为何皇帝连亲生父亲与祖母去世都不去送葬,反而给一个孤女送葬。
苏容臻却是隐约可以猜出原因的。
皇帝的童年,除了母亲的存在以外,称不上是幸福,其他的诸多苦难,也多半源于这个冷酷的皇室。
他的父皇与皇祖母,和他之间的感情,或许还不如一个认识数月的柔嘉。
至少柔嘉可以给他最纯粹的温暖,是他美好心愿的寄托。而其他那些血缘上的亲人,反而不过陌路人罢了。
甚至会在某一天刀剑相向,譬如他的那些个兄弟,刀尖流下的血,是那最“亲”的血。
所谓血浓于水,不过尔尔。
皇帝一定很伤心吧,他是否茶饭不思,是否一人独坐到天明。
苏容臻的心都揪了起来。
无人比她更清楚,柔嘉对皇帝的重要性,那是他对心上人的寄托,祝愿,以及遗憾的弥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