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刻他已经忘了刘大力是谢北杨所扮演的角色,而把刘大力当做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去看待。

  一个才16岁的孩子,就得在工地上拼命。

  如雨倾泻的汗水、搬运建材带来的身体损伤、已经有些佝偻的后背、吃饭时候的狼吞虎咽、夜晚的酣然入睡……都描述着刘大力的辛苦。

  孔修明自问自己绝对无法接受这样的体力工作,他从小到大的教育让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璀璨的未来。

  就算无法成为备受尊敬的教授,那也是在办公室内不知寒暑的白领,从来没有考虑过成为一个体力工作者。

  孔修明下意识了逃避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他眼中廉价、低级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

  谁来做?大多数都是农民、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去做。

  可问题是刘大力真的就不如他吗?真的就应该去做所有人潜意识里低级的工作吗?

  在乡镇学校里面如此出众的一名少年,如果有机会学习,他还会、还愿意成为这样一名体力工人吗?

  这些都是现实切残忍的问题,如果电影继续渲染这种氛围,像孔修明这样比较具有同理心的人,或许会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观众而言,他们到影院就是为了来放松,而不是来和你聊什么人生的艰辛、世界的苦难。

  这就是文艺片的困境,一旦开始讨论人性与社会,就难免深沉郁闷,自然也不会有观众愿意继续看下去。

  而秦砚并没有走上这条道路,没有让谢北杨被生活的重压压垮,连带着孔修明也很快从刚才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因为观众们明显能够从刘大力身上看到一种名为“力量”和“希望”的东西。

  刘大力永远望向这个城市好的一面,这里有更多的机会、体力劳动并不比自己干农活更累、能赚更多的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