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说回来,季岚熙轻轻抚过桌上摆着的那几张薄薄的纸,上面写满了辽东的兵饷亏空,数额之大,让人见之触目惊心。

  肃王到辽东不过半年,先后摆平镇守太监与辽东巡抚,收复失地,由陛下亲授镇北将军印,总兵官耿满也投入麾下,上方的各官员不管真实目的如何,勉强也算是拧成了一股绳。

  但辽东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这样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机器,有着将近四十年的弊病与损毁,不是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只要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契机,她与赵衍,还有那么多人所勉力维持的平静,很可能就如风暴中的孤舟般迅速倾覆。

  其中最大的积弊,就在兵饷。

  就在一月前,七月十五,宁远卫兵变。

  宁远卫位于广宁卫以南,渤海湾以西,是辽左的一座重镇,也是把守山海关的最后一座卫所。若宁远卫破,那么外敌便南下能攻打山海关,直指京师。

  肃王为朝廷立下战功,户部那帮人不敢怠慢,这半年的军饷和扶赏银倒是都按时给了,至于之前耿满暗示的欠饷,那是一厘都拿不出。

  按照常例,军饷都是各卫所都领了去,再发给各级兵士。

  结果七月十五发饷那天,宁远卫的兵士发到手中的,竟然又是一纸欠条!上面都是户部无银,不能在本月按时发放,还请静待云云。

  卫所欠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加上之前的欠条,一共有竟然整整四个月没有发饷,军营中一片哗然,兵士们纷纷去衙门要求给个说法,把整个衙门包裹得水泄不通。

  宁远卫指挥使掩面而逃,被诸人抓住,扒光了裤子在楼上拷打,浑身是血。宁远总兵官见此,连忙用身体护 住指挥使,从府里填了两万两银子亏空,又向商民借了一些,才换了指挥使的一条命出来。

  消息迅速传出,引的十四部纷纷云集响应,整个辽左隐隐有哗变之势。

  可见即使辽东账面上有钱,真正能用在刀刃上的也是少数,不仅是辽东,扩展到整个九边,都隐隐有军心浮动的趋势。

  此事事大,赵衍直接单骑走宁远抚兵,幸亏肃王在军中素有声望,这才安抚了哗变的诸位兵士。他同时让楼安海逐年对比各卫所的账面,看这些银子到底是被哪些个硕鼠吞了,去往何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