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2 / 3)
这奏折自然没到景帝手中, 景帝如今还在行宫避暑, 这担重任便落到了代为监国的太子李溯身上。
因着此事,李溯已连着三晚没有入睡, 整夜思考解决之法,与他一起的,还有林太傅、苏广等人, 然三日无果, 此事又拖不得,多耗费一日,洪水之势便不知要带走多少百姓的性命。
最终林太傅提议道:“殿下,如今不能再拖了, 不妨将朱丞相唤来, 丞相于朝中多年威信,经年累月饱经世故,对此事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应听他一言。”
李溯思虑了一番, 这几日的早朝之上, 已不是一次探讨此事,但朱丞相始终没有多说什么,朝中的官员们亦没有好的解决之法。
最终李溯还是听取了林太傅的建议, 私下送信到了丞相府,邀请朱丞相前来东宫。
朱丞相乃是一身便服前来,官帽都未戴在头上,俨然一副鹤发老者前来串门讨杯茶喝的模样。
李溯与正殿内等候朱丞相,见他这般前来,眉头不禁微微一蹙。
朱丞相行过礼后便自然的落座,见手边茶水糕点一应俱全,亦不客气,拿起便吃,口中还夸赞了几番。
李溯见朱丞相绝口不提朝中政事,便开口直言说道:“今日唤丞相大人前来,是孤有一事相问,朱丞相如何看待南方屡次引发洪流一事。”
朱丞相见他如此直接,放下手中的茶盏,老神在在道:“太子殿下思索三日,最终还是唤了老臣前来,奈何老臣若是在此时告诉殿下如何解此难,传出去怕是丞相府便成了太子党派。”
李溯蹙眉,面容冷漠:“丞相大人便宁可看着南方百姓们受灾受难,也不愿将解除水患之法告诉孤,未免有悖于丞相府多年碧血丹心为国为民的好名声罢。”
朱丞相闻言笑着摇首道:“殿下有所不知,今日即便老臣不来,也已写下奏折预备连夜送往行宫呈于皇上,届时皇上便会亲自下旨派人处理此事,太子殿下不妨今日便早早歇下,等候明日的旨意即可。”
李溯顿时沉下脸来,他知道丞相府历来便是只忠于皇上,替皇上解决一切事宜是朱丞相一直以来的秉事之道,遂他才能承高位到至今,其余人这位朱丞相从未放在眼里,包括已是太子的李溯。
而如果这封奏折传到了景帝手中,水患是无需担忧了,但多少李溯在景帝心中会大打折扣,这次代为监政对于李溯而言,便是一次考验,他万不能疏忽。
此时位于上首的李溯,眼中已是有丝血红,他盯着朱丞相一幅将东宫当做酒楼肆意吃喝的模样,心中越发的冷冽。
↑返回顶部↑
因着此事,李溯已连着三晚没有入睡, 整夜思考解决之法,与他一起的,还有林太傅、苏广等人, 然三日无果, 此事又拖不得,多耗费一日,洪水之势便不知要带走多少百姓的性命。
最终林太傅提议道:“殿下,如今不能再拖了, 不妨将朱丞相唤来, 丞相于朝中多年威信,经年累月饱经世故,对此事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应听他一言。”
李溯思虑了一番, 这几日的早朝之上, 已不是一次探讨此事,但朱丞相始终没有多说什么,朝中的官员们亦没有好的解决之法。
最终李溯还是听取了林太傅的建议, 私下送信到了丞相府,邀请朱丞相前来东宫。
朱丞相乃是一身便服前来,官帽都未戴在头上,俨然一副鹤发老者前来串门讨杯茶喝的模样。
李溯与正殿内等候朱丞相,见他这般前来,眉头不禁微微一蹙。
朱丞相行过礼后便自然的落座,见手边茶水糕点一应俱全,亦不客气,拿起便吃,口中还夸赞了几番。
李溯见朱丞相绝口不提朝中政事,便开口直言说道:“今日唤丞相大人前来,是孤有一事相问,朱丞相如何看待南方屡次引发洪流一事。”
朱丞相见他如此直接,放下手中的茶盏,老神在在道:“太子殿下思索三日,最终还是唤了老臣前来,奈何老臣若是在此时告诉殿下如何解此难,传出去怕是丞相府便成了太子党派。”
李溯蹙眉,面容冷漠:“丞相大人便宁可看着南方百姓们受灾受难,也不愿将解除水患之法告诉孤,未免有悖于丞相府多年碧血丹心为国为民的好名声罢。”
朱丞相闻言笑着摇首道:“殿下有所不知,今日即便老臣不来,也已写下奏折预备连夜送往行宫呈于皇上,届时皇上便会亲自下旨派人处理此事,太子殿下不妨今日便早早歇下,等候明日的旨意即可。”
李溯顿时沉下脸来,他知道丞相府历来便是只忠于皇上,替皇上解决一切事宜是朱丞相一直以来的秉事之道,遂他才能承高位到至今,其余人这位朱丞相从未放在眼里,包括已是太子的李溯。
而如果这封奏折传到了景帝手中,水患是无需担忧了,但多少李溯在景帝心中会大打折扣,这次代为监政对于李溯而言,便是一次考验,他万不能疏忽。
此时位于上首的李溯,眼中已是有丝血红,他盯着朱丞相一幅将东宫当做酒楼肆意吃喝的模样,心中越发的冷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