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1 / 2)
在第七天,冷鸢的强攻获得了结果,由于其攻势太过突然,北方叛军在国境线没稳住阵脚,双方鏖战数日后,以北方叛军撤退告终。
自此,共和之辉北伐军真正意义上地收复了传统国境线,将旧时代共和国坐拥的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彻底占领,把北方叛军真正地逐出了国门。
对北方叛军来说,虽然彻底丢失了根据地,但其军队在将宗的指挥下有序后撤,主力尚存,自漠北扯入蒙古地区,利用草原的高机动行军快速向北撤离。
所有人都认为,冷鸢这总应该停下脚步了,可谁知,她依旧未曾放弃,亲率精兵组成前锋,甚至一度脱离了大部队的补给范围,死死咬在叛军身后,高强度的运动战使双方损兵折将,在草原抛下大批大批的尸体。
最终,在第十天,情报人员传回消息,冷鸢兵抵狼居胥山!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封狼居胥
崩坏7年初冬,鹰将亲率雄兵数十万,分三路直逼国境追歼叛军,前军突入腹地千余里,数度遭遇将宗,互损兵近万,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抵狼居胥山。至此山下,强敌远遁,鸢亲临山顶,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遂命人立先烈之碑,设坛祭奠。后世人称“封狼居胥”。——《共和编年史》
狼居胥山,地处漠北,汉元狩四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使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立汉邦之国威,开万世之太平,于狼居胥山祭天。
此后,“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冷鸢出身军人世家,自幼饱读史书,追忆往昔年少时,梦中每每出现骠骑将军北逐匈奴的豪迈身影,战马绝尘扬沙,长枪嘶声如龙,纵然梦醒,依旧热血沸腾。
十余年后,曾经那个年纪轻轻,每天抱着兵书读霍去病的故事,在梦中追寻骠骑将军的人又怎会想到,自己跟随一直崇拜的身影,踏着与先人同样的足迹,直抵狼居胥山。
同样的山河破碎,同样的敌虏造逆,跨越数千年的历史仿佛在这一刻重合,世事沧桑。
由于狼居胥山异常偏远,因此看上去非常荒芜,冷鸢率领亲兵抵达此处后,花了两天的时间命人除去杂草,设立祭坛,并摆上先烈灵碑。
因为时间仓促,工具,材料等等都不足,所以这个祭坛看上去非常简陋,难以再现数千年前的辉煌,但在广袤苍穹之下,四周悲风扬沙,却又怎能不让人动容。
祭坛旁,冷鸢的亲兵分列两侧,神情凝重,峥嵘肃杀,最前方,冷鸢身披黑羽将袍犹如苍云压境,其上锁扣好似铁索连城,臂侧的赤旗与鹰旗交相辉映,征途染尘。
↑返回顶部↑
自此,共和之辉北伐军真正意义上地收复了传统国境线,将旧时代共和国坐拥的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彻底占领,把北方叛军真正地逐出了国门。
对北方叛军来说,虽然彻底丢失了根据地,但其军队在将宗的指挥下有序后撤,主力尚存,自漠北扯入蒙古地区,利用草原的高机动行军快速向北撤离。
所有人都认为,冷鸢这总应该停下脚步了,可谁知,她依旧未曾放弃,亲率精兵组成前锋,甚至一度脱离了大部队的补给范围,死死咬在叛军身后,高强度的运动战使双方损兵折将,在草原抛下大批大批的尸体。
最终,在第十天,情报人员传回消息,冷鸢兵抵狼居胥山!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封狼居胥
崩坏7年初冬,鹰将亲率雄兵数十万,分三路直逼国境追歼叛军,前军突入腹地千余里,数度遭遇将宗,互损兵近万,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抵狼居胥山。至此山下,强敌远遁,鸢亲临山顶,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遂命人立先烈之碑,设坛祭奠。后世人称“封狼居胥”。——《共和编年史》
狼居胥山,地处漠北,汉元狩四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塞击败匈奴,使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立汉邦之国威,开万世之太平,于狼居胥山祭天。
此后,“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冷鸢出身军人世家,自幼饱读史书,追忆往昔年少时,梦中每每出现骠骑将军北逐匈奴的豪迈身影,战马绝尘扬沙,长枪嘶声如龙,纵然梦醒,依旧热血沸腾。
十余年后,曾经那个年纪轻轻,每天抱着兵书读霍去病的故事,在梦中追寻骠骑将军的人又怎会想到,自己跟随一直崇拜的身影,踏着与先人同样的足迹,直抵狼居胥山。
同样的山河破碎,同样的敌虏造逆,跨越数千年的历史仿佛在这一刻重合,世事沧桑。
由于狼居胥山异常偏远,因此看上去非常荒芜,冷鸢率领亲兵抵达此处后,花了两天的时间命人除去杂草,设立祭坛,并摆上先烈灵碑。
因为时间仓促,工具,材料等等都不足,所以这个祭坛看上去非常简陋,难以再现数千年前的辉煌,但在广袤苍穹之下,四周悲风扬沙,却又怎能不让人动容。
祭坛旁,冷鸢的亲兵分列两侧,神情凝重,峥嵘肃杀,最前方,冷鸢身披黑羽将袍犹如苍云压境,其上锁扣好似铁索连城,臂侧的赤旗与鹰旗交相辉映,征途染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