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2 / 3)
话落,她便有些后悔。
若是这话戳到了这乞儿的伤心处,那便不好了。
乞儿继续啃着蹄膀,面上却无任何变化,很是平静地回容晞,道:“我从前也是有父有母的,只是却不大能记得他二人的长相了。我家里本是务农的,后来因着那场涝灾,村里的田地和茅屋都被洪水冲毁,我父母便都死了…朝廷在兴城的城郭设了赈灾的粥棚,为了那口吃食,我便随着村里活下的几口人来了兴城这处。”
容晞隐约记得,燕国的那场涝灾发生在太章二年,而那时的乞儿,怕是也就两三岁,那么小的孩子,自是不会记得他父母的长相。
而后来她知道了慕淮本是重生之人,也就明白了,他为何要在刚登基时,便要东巡齐境。
他一早便知,这年的中原会北涝南旱。
——“后来有位卖鱼的好心鳏夫收留了我,可那年还是燕国都城的兴城也是流年不利,那位好心人经营不善,为了生存便只能当街行乞,我便也随着他做了乞丐......只是两年前,那好心人因着年岁渐大,且身体也一直患着旧疾......便去世了。”
乞儿说到这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容晞递了他一块帕子,他随意地拭了拭涕泪,又恢复了平素那副稍带着嬉意的无忧模样,又同容晞讲了些有的没的。
却说这兴城的布局,与京城不大相同。
兴城不如汴京,满地都是易聚易散的瓦子,反是坊市分离的。百姓市易的地点,也只有两处,各自林立在原先燕国皇城的东西两侧,一个唤东市,另一个则唤西市。
而昨日她和慕淮便是在西市逛的夜集,那乞儿也是经常在西市行乞。
而他们做乞丐的,也在当地有着属于自己的组织,且他们之间也是时常交换所见所闻,消息灵通得很。
容晞又问那乞儿:“那你......可有自己的名讳?”
乞儿这时已经吃了一整只的酱卤蹄膀,他边用容晞递给他的帕子拭着嘴上的油渍,边道:“我连自己到底姓什么都不知道,自是没有名字的,兴城认识我的乞丐都唤我声小五,小爷也可称我一声小五。”
↑返回顶部↑
若是这话戳到了这乞儿的伤心处,那便不好了。
乞儿继续啃着蹄膀,面上却无任何变化,很是平静地回容晞,道:“我从前也是有父有母的,只是却不大能记得他二人的长相了。我家里本是务农的,后来因着那场涝灾,村里的田地和茅屋都被洪水冲毁,我父母便都死了…朝廷在兴城的城郭设了赈灾的粥棚,为了那口吃食,我便随着村里活下的几口人来了兴城这处。”
容晞隐约记得,燕国的那场涝灾发生在太章二年,而那时的乞儿,怕是也就两三岁,那么小的孩子,自是不会记得他父母的长相。
而后来她知道了慕淮本是重生之人,也就明白了,他为何要在刚登基时,便要东巡齐境。
他一早便知,这年的中原会北涝南旱。
——“后来有位卖鱼的好心鳏夫收留了我,可那年还是燕国都城的兴城也是流年不利,那位好心人经营不善,为了生存便只能当街行乞,我便也随着他做了乞丐......只是两年前,那好心人因着年岁渐大,且身体也一直患着旧疾......便去世了。”
乞儿说到这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容晞递了他一块帕子,他随意地拭了拭涕泪,又恢复了平素那副稍带着嬉意的无忧模样,又同容晞讲了些有的没的。
却说这兴城的布局,与京城不大相同。
兴城不如汴京,满地都是易聚易散的瓦子,反是坊市分离的。百姓市易的地点,也只有两处,各自林立在原先燕国皇城的东西两侧,一个唤东市,另一个则唤西市。
而昨日她和慕淮便是在西市逛的夜集,那乞儿也是经常在西市行乞。
而他们做乞丐的,也在当地有着属于自己的组织,且他们之间也是时常交换所见所闻,消息灵通得很。
容晞又问那乞儿:“那你......可有自己的名讳?”
乞儿这时已经吃了一整只的酱卤蹄膀,他边用容晞递给他的帕子拭着嘴上的油渍,边道:“我连自己到底姓什么都不知道,自是没有名字的,兴城认识我的乞丐都唤我声小五,小爷也可称我一声小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