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楚丽华想明白了,又一脸希冀看着邓煜冬。

  邓煜冬宠溺一笑,继续说,“我们继续来看第三层的问题,生活在这种关系网中的人,又具有怎样的特性?”

  楚丽华眼睛一亮,对对对,就要这个。

  ——“这里,我们可以从‘大’到‘小’两方面来说,先说说大方面,整个乡土社会里大多数人性格中的共性。

  听着有些抽象,用宗教举了个例子解释一下。

  很多西方国家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来源是宗教,宗教教义告诉大家:众生平等,神爱每一个人,神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在神面前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约束都是一样平等的,没有谁有特权。

  但在中国乡土社会却不是这样,中国乡土社会讲求的道德观念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在于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对人、对事进行评判的。

  比如,一个人犯了大错,但如果他和我的关系非常亲近,那么我想尽办法也要包庇他或者帮他瞒过去;

  但如果这个人和我几乎没有任何交集,那么他一定会面临最严酷的惩罚。

  西方人人平等的道德观念在中国的乡土社会毫不适用,中国的乡土社会所遵守的道德规范缺乏普遍性,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来审时度势,这也就能够很好的解释出,为什么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反复强调人脉的重要性,强调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再说说小方面,夫妻关系在这种关系网中形成的特性。在传统乡土社会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夫妇之间的感情十分淡漠,甚至毫无感情可言。

  乡土社会中的男女结合,感情不是放在第一位的,生育繁衍,壮大门楣,扩大人脉关系网才是首选,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直到今天还那么喜欢说门当户对的原因。

  夫妻在一起,就好像是合作伙伴,生育是这项合作最大的一个附加功能,其次还有人脉拓展等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