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意识地,自己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那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一直围绕着自己。

  据说,第一个这样解释“自卑感”的人,就是阿德勒。

  阿德勒用的是德语,德语里的这个词也表示“劣等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也就是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感觉自己微不足道。

  在阿德勒看来,其实人人都有自卑感。但是,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坏事。

  为什么呢?阿德勒说,我们人类,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于是人人都会追求优越,人人都渴望进步。

  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站立,是在追求优越性;他们学会语言,与其他人沟通,是追求优越性;人类历史上科学不断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可以说,“自卑感”是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一个动力源。自卑感让人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努力进步。

  但,楚丽华想到的却是,生活中我们遇见过很多人,他们因为自卑变得特别消极。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想让他们改变比什么都难。

  这又是怎么回事?阿德勒说,这种情况,就不应该叫“自卑感”了,应该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指的是,有些人会把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来使用。就像是“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找不到对象”,或者“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这样的想法。

  这种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的结论,就已经超过了自卑感的范畴,是一种自卑情结。而且,阿德勒特别强调,这种自卑情结,还是你自己的选择。

  楚丽华紧闭的双眼睫毛颤了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自卑情结,来做自己的保护伞呢?

  很明显这种人说的就是自己这一类人啊!

  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只是为了“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在阿德勒看来,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和不良情绪的源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