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2 / 4)
客体关系理论从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人的两大动力,分别是亲近与疏远。
简单来说,就是指我们需要与人尤其是与我们喜欢的人亲近的动力,和我们需要适当地与人疏远保留自己空间的动力。
因此,人类的基本创伤也是两类,亲近别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的创伤和疏远别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的创伤。
心理学家说,前一种创伤是被抛弃的创伤,后一种创伤是被吞没的创伤。
一般而言,我们长大后遭遇的创伤其实是童年早就经历过的创伤。
比如小时候孩子们普遍想要和妈妈亲近,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很多孩子在3岁前都经历了与妈妈长达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重大分离。
在这个年纪,孩子们对妈妈的分离非常敏感,如果妈妈不见了,他们就会特别恐慌,因为他们会觉得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和妈妈的长时间分离会让孩子遭受到重大伤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很难与人和谐相处。
楚丽华自己就是这种情况。
想到之前因为青云飞的爸爸住院去东北,把小七留给孟宪祥照顾,楚丽华的心,针扎一样疼。
小七,妈妈对不起你。
好在,她回来时,还是按照书本上教的知识,把小七当作离开前的年岁来抚养。
所以,现在的小七和双胞胎并没有两样。
可见,心理学家的方法是真的有用的。
楚丽华也想到了另一种情况,在重男轻女的传统下,女儿们一出生就不被家里人重视,甚至由于自己是女孩而让母亲在家中地位变低,会特别受到母亲的讨厌。
↑返回顶部↑
简单来说,就是指我们需要与人尤其是与我们喜欢的人亲近的动力,和我们需要适当地与人疏远保留自己空间的动力。
因此,人类的基本创伤也是两类,亲近别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的创伤和疏远别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的创伤。
心理学家说,前一种创伤是被抛弃的创伤,后一种创伤是被吞没的创伤。
一般而言,我们长大后遭遇的创伤其实是童年早就经历过的创伤。
比如小时候孩子们普遍想要和妈妈亲近,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很多孩子在3岁前都经历了与妈妈长达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重大分离。
在这个年纪,孩子们对妈妈的分离非常敏感,如果妈妈不见了,他们就会特别恐慌,因为他们会觉得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和妈妈的长时间分离会让孩子遭受到重大伤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很难与人和谐相处。
楚丽华自己就是这种情况。
想到之前因为青云飞的爸爸住院去东北,把小七留给孟宪祥照顾,楚丽华的心,针扎一样疼。
小七,妈妈对不起你。
好在,她回来时,还是按照书本上教的知识,把小七当作离开前的年岁来抚养。
所以,现在的小七和双胞胎并没有两样。
可见,心理学家的方法是真的有用的。
楚丽华也想到了另一种情况,在重男轻女的传统下,女儿们一出生就不被家里人重视,甚至由于自己是女孩而让母亲在家中地位变低,会特别受到母亲的讨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