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2 / 3)
但是两个穴位对针灸的反应,却存在很微妙的区别。具体来说,刺激足三里只需要0.5mA的微弱电流,而且不管是小鼠得败血症之前预先刺激,还是得病之后再刺激,治疗疾病的效果都不错。
相反,如果刺激天枢穴的话,就一定要3mA的高强度电流才管用,而且一定要发病前预先刺激,发病以后再刺激反而会让病情恶化。
换句话说,下针的部位、下针的强度和下针的时机,三者共同性决定了针灸的效果。而这些指标,本来就是针灸技艺里特别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说,这项研究虽然不能说是给传统针灸技艺背书,但至少说明传统针灸经验里的很多关注点可能还真是有现实意义的。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区别呢?
马秋富教授的团队对此做出了一些解释。他们证明,在不同的部位下针,激活的是不同的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低强度刺激足三里,能够通过迷走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分泌多巴胺等神经信号分子,起到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而高强度刺激天枢穴,则是通过刺激脾脏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来调节炎症反应。
如果分别杀死这些神经细胞,针灸这两个穴位的作用就会消失。
换句话说,所谓的不同穴位,其实就是能够和不同的神经系统产生联系的身体位置。
这样看来,传统医学里那么多的穴位、复杂的针灸、艾灸手法,可能就是为了保证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进行合适强度的刺激。
这应该是生物学家能对针灸做出的比较合理的解释了。
当然,传统医学主要是对经验的总结。既然是对经验的总结,里面一定是鱼龙混杂,因为古代医生很难判断什么经验是真正有效的、什么经验仅仅是偶然的巧合,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打个比方,一包草药煮好喝下去,或者一针扎下去,患者觉得舒服多了,很多时候医生们并不知道到底是草药或者针灸的作用,还是安慰剂效应,又或者患者的疾病本来就会慢慢好转。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研究者一直努力用现代科学和医学的逻辑重新梳理和检验传统医学的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返回顶部↑
相反,如果刺激天枢穴的话,就一定要3mA的高强度电流才管用,而且一定要发病前预先刺激,发病以后再刺激反而会让病情恶化。
换句话说,下针的部位、下针的强度和下针的时机,三者共同性决定了针灸的效果。而这些指标,本来就是针灸技艺里特别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说,这项研究虽然不能说是给传统针灸技艺背书,但至少说明传统针灸经验里的很多关注点可能还真是有现实意义的。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区别呢?
马秋富教授的团队对此做出了一些解释。他们证明,在不同的部位下针,激活的是不同的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低强度刺激足三里,能够通过迷走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分泌多巴胺等神经信号分子,起到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而高强度刺激天枢穴,则是通过刺激脾脏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来调节炎症反应。
如果分别杀死这些神经细胞,针灸这两个穴位的作用就会消失。
换句话说,所谓的不同穴位,其实就是能够和不同的神经系统产生联系的身体位置。
这样看来,传统医学里那么多的穴位、复杂的针灸、艾灸手法,可能就是为了保证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进行合适强度的刺激。
这应该是生物学家能对针灸做出的比较合理的解释了。
当然,传统医学主要是对经验的总结。既然是对经验的总结,里面一定是鱼龙混杂,因为古代医生很难判断什么经验是真正有效的、什么经验仅仅是偶然的巧合,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打个比方,一包草药煮好喝下去,或者一针扎下去,患者觉得舒服多了,很多时候医生们并不知道到底是草药或者针灸的作用,还是安慰剂效应,又或者患者的疾病本来就会慢慢好转。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研究者一直努力用现代科学和医学的逻辑重新梳理和检验传统医学的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