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我也很想给你们写信,可是,一是没有你们的确切地址;再一个,也不知道你们在干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跟你们写、怎么说。

  好长一段时间,我也是想放弃了,哪怕出来自己找些事情干,也许也比在那里呆着强。可是,像我们这些人,除了会吹芦笙,其他的什么也来会干,出来,我又能干什么呢?况且,连人民公社的芦笙队都解散了,肯定是不能靠芦笙吃饭了。

  熬过了那一段时间,心情也好了许多,心态也开始平静了下来。我要想离开那里,就只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干好,把那些孩子们教好,那才是我能够出来的唯一出路。所以,我也断了和外面的一切联系,咬着牙天天啃书本,天天改教案。而另一个老师,他虽然也是本地人,虽然他也有家有小孩,可是,也早已经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通过我的说服,他也才清醒过来。就这样,我俩一起,慢慢地把这个乡村教学点的成绩一步一步地提了上来。也得到了当时上面领导的重视。

  后来,在村级教学点合并的时候,我们两个和教学点的孩子们一起被安排到了那里的乡镇中心学。那个村寨里也修通一一条可以让车马通行的小公路。

  回到了乡中心校,校长了解到我原来就是做文艺的,才把我安排成了学校的音乐老师。我又才有机会重新接触到我们喜欢的芦笙和芦笙舞。

  在此期间,我带领我们学校的民族文艺队到县里参加了好几次的教育系统的活动,都得到了上面的一致好评,所以,后来,他们才把我调到了县文化局。

  这就是陈群副局长这几十年的经历。

  “后来,你就当上了文化局的副局长。”

  “这也就是去年的事情。这几年,上面又提到了振兴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事业,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等这些。所以,在这块,才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认为我有这方面的经验,才把我安排在了这个位置上来。现在,正是由我来组织全县范围内的这次大型芦笙比赛。”

  两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聊着。

  “仰亚,其实这么多年,我真正的接触芦笙的时间并不多,现在又忙着这些管理方面的事情。说实话,像我们这种适合于搞专业的人,来搞什么管理,还真的是不如人家。再加上,这年纪也差不多了,本来我们当时的文化水平就不高,所以,我也感到非常的吃力。早就想着早一天退下来,有时间再吹吹芦笙,再跳跳芦笙舞,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那该多好啊。所以,我是真的非常想你们。”

  “陈群哥,我们也是一样,可是,你看我们现在,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这忙那的,以前的事情,也只能留着回忆了。这么多年,不管怎么,我都坚持着芦笙这一块,也就是觉得除了这一块,自己总感觉到这脑子里永远都是空的。这几年,身体也不是太好了,家里的、还有孩子都劝我别再在芦笙这一块上折腾了。可是,陈群哥,是我们自己在这一块放不下啊!”

  两人越说越投机,越说,关于芦笙的话题越多,不知不觉,已经是两斤米酒下去了。也许是他们好久没有找到能说出那么多话的人了,也许是好久没跟人聊有关芦笙的事了。

  最后,两人摇摇晃晃、口齿不清在又举起了杯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