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情况就是这样,尊敬的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他用手指敲着自己的额头,“我把这里面的一切都亮了出来,请你考虑,老头的怀疑是否有根据。”

  在博林的全部论断中,我觉得只有最后一点最令人信服。确实,做案的手法对于马霍夫一伙来说,太离奇了。在李沃夫公爵①和克伦斯基时代已无法无天惯了的职业刑事罪犯早已不讲究做案手法了。杀死——掠走——溜掉——变卖,绝大多数罪犯都是按照这个最简单的公式作案的。当然啦,牧首法衣圣器室的被盗不能列入普通案件。为什么要伪造德米特里·普里列达耶夫被害的现场呢?是害怕刑侦局吗?

  【 ①李沃夫:1861-1925年,公爵,大地主,立宪民主党人。1917年3月至7月两度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总理兼内务部长。】

  在“天涯海角”饭店同马霍夫见面时,我没有发现他有惊恐不安的神色,这个乐天派的匪徒表现得自然可亲,从容镇定。

  是的,马霍夫应当明白,如果布尔什维克掌握了政权,那将会曰益强大,到时候他们就不会再容忍西特洛夫卡市场存在。不过,难道说,马霍夫指望在“希瓦自由城”崩溃之时,受到宽大处理吗?不管他是否杀了德米特里·普里列达耶夫,“希瓦”势必要崩溃——这也是他,马霍夫的末日。如果他不从莫斯科逃走,不躲藏起来,就会吃枪子儿。

  “好吧,”我说,“假设说,克拉斯科沃案件与马霍夫无关,那么,又是谁到过克拉斯科沃,吊死了普里列达耶夫呢?”

  博林耸了耸双肩,说:

  “不知道,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说实话,不知道。”

  “总会有某种推测吧?”

  “一般来说,应当有。但是,我推测不出来,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只有某些疑点,我刚才已经讲过了。”

  “……你是说,去克拉斯科沃……不过,你能期望得到什么呢?”

  “克拉斯科沃不是巴黎,也不是伦敦,列昂尼德·鲍里索维奇。”

  “无可非议。”

  “既然这样,那么,一个人在那里不被人注意是困难的。死者住在那里,又从不露面,那是不可能的。会在车站上见到他,也会在住宅区里见到他,很可能,也结识了邻居,有人还会同他聊天,而他地会找某人说说话。谁到他那儿去过——人们可以看见,谁从他那儿走了——同样也会有人见到。我说个没完了……请记住:一月份的头几天普里列达耶夫是住在那里的……”

  从逻辑上讲,博林的分析是对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