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3)
班级还设了一个意见箱,大家对班级有任何意见和想法都可以投信进去,张依依组织各组的小组长轮到值日的那周跟她一起监督开箱,并将相关问题汇总整理。
有必要的会提交给老师,如果她这边能解决,便及时解决掉,如果不好拿主意的,就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拿出来跟大家伙共同商议解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得不说,她的这些举措相比当前其他班级老师或者班长的一言堂,要好得多。
孟老师和她都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在班级管理上,班级各方面就做的井井有条。
当然,这也跟班级人员构成有关系,大家都是厂子里推荐来的,理解力和自控力不低,如果是鱼龙混杂的班级,那估计不能好用。
看到别的班主任每天在办公室抱怨声不断,孟老师都是喜滋滋地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还是他眼光好啊!
(张依依:她好像是大家选出来的吧?!孟老师:我也投了一票的!)
琐碎的事情都捋顺了,大家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了。
这也是最让张依依佩服的地方,这时候人们学起来,还真是相当用功了!
她们这还只是个中专呢,记得前世许多MBA、函授什么的在职学历,学习的人很多也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平时混.混成绩,最后不知在哪里弄篇差不多的论文出来,证书就混到手了。
相比之下,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地方,上课时基本没什么溜号的人,大家都很认真听讲,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会找老师,经常会有不少人,下课围在老师身边。
张依依觉得,自己这样想好像是有些夸张,可她总是觉得自己原先貌似读了个假大学……
她自然是没注意过,在二十一世纪,人们面临的各种诱惑比较多,真正能塌下心思来学习的人不多,而且能学进去的,还有不少是在忙活自己的考证之类的。
再有,大家有什么问题,很多都直接上网搜索了,不一定会问到老师那里,加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老师的知识储备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如学生。
而六十年代的课堂,大家只能从课本和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课本如果不懂了,就只有问老师了,这时候的老师也确实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自然受学生们欢迎。
↑返回顶部↑
有必要的会提交给老师,如果她这边能解决,便及时解决掉,如果不好拿主意的,就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拿出来跟大家伙共同商议解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得不说,她的这些举措相比当前其他班级老师或者班长的一言堂,要好得多。
孟老师和她都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在班级管理上,班级各方面就做的井井有条。
当然,这也跟班级人员构成有关系,大家都是厂子里推荐来的,理解力和自控力不低,如果是鱼龙混杂的班级,那估计不能好用。
看到别的班主任每天在办公室抱怨声不断,孟老师都是喜滋滋地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还是他眼光好啊!
(张依依:她好像是大家选出来的吧?!孟老师:我也投了一票的!)
琐碎的事情都捋顺了,大家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了。
这也是最让张依依佩服的地方,这时候人们学起来,还真是相当用功了!
她们这还只是个中专呢,记得前世许多MBA、函授什么的在职学历,学习的人很多也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平时混.混成绩,最后不知在哪里弄篇差不多的论文出来,证书就混到手了。
相比之下,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地方,上课时基本没什么溜号的人,大家都很认真听讲,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会找老师,经常会有不少人,下课围在老师身边。
张依依觉得,自己这样想好像是有些夸张,可她总是觉得自己原先貌似读了个假大学……
她自然是没注意过,在二十一世纪,人们面临的各种诱惑比较多,真正能塌下心思来学习的人不多,而且能学进去的,还有不少是在忙活自己的考证之类的。
再有,大家有什么问题,很多都直接上网搜索了,不一定会问到老师那里,加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老师的知识储备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如学生。
而六十年代的课堂,大家只能从课本和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课本如果不懂了,就只有问老师了,这时候的老师也确实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自然受学生们欢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