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爷爷找到了最伟大的宝贝。”

  “没错,伟大。完全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贝。”卫建安吃哈的样子,活象吃错了药,“姜教授,莫非你们指的姜教授就是姜汉文老师。”

  “是的。刚才没和你介绍,这位田小姐是姜教授的孙女。”

  “是吗,是吗?你好,你好。”卫建安表现得稍稍稳重,伸出手和田珺相握。“没错,我曾经和姜教授就有关传国玉玺的问题交流过。”

  “爷爷怹怎么说?”

  “这个嘛,我和他的观点有些不同。我想我还是跟你们从头说说传国玉玺的历史吧。我现在对这个也有兴趣了。”

  传国玉玺又名传国玺。始皇帝陛下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统一七国后,命人用宝玉制成。一般人认为该玉就是蔺相如怒发冲冠保护得来的和氏璧。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臣相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体字。后世皇帝都以得到它来证明自己是“皇权神授、正统合法”,因此秦玉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种种神秘传说。

  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始皇帝巡游途中,渡洞庭湖,路上突然风浪骤起,龙舟即将倾翻之际,秦始皇把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果然风平浪静,但玉玺就此失落。又过八年,有人把传国玺重新奉上。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咸阳被刘邦军攻破,由秦王子婴跪捧玉玺在咸阳路边献给了后来的大汉皇帝。

  再到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玉玺藏在皇太后长乐宫里,王莽派弟弟王舜追索玉玺。皇太后大怒,掷玉玺在地上,崩坏了它的一个角。王莽之后只能命令工匠用黄金给填补上。

  东汉末,黄巾起义,乱臣贼子趁势纷纷割据争霸,欲图不轨。凉州刺史董卓作乱进占洛阳,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挥军讨伐。孙坚率先攻破洛阳。一天上午,有士兵看到城南甄宫中一口井上聚着五彩云气。孙坚就派人潜入井下,在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脖子上得到一个小匣子。匣子里面藏的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把它秘密藏在妻子吴氏处。后来又被袁术夺走。袁术以此称帝,旋即死。荆州刺史徐璆就携玺至许昌,传国玉玺得以重归汉室。

  曹丕窜汉后,欲盖弥彰地想要掩天下众人之口,就又命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几个字,纯属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但后世还有更绝的,西晋灭亡后,北方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混战屠戮不止。传国玉玺也随着这些北方政权的更替而走马灯似地轮换。后赵石勒灭前赵,竟然又在传国玉玺的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字。也算是想象力丰富,但玉玺不久还是被想象力更丰富的东晋将军用计骗走,重新回到司马氏的手中。

  宋齐粱陈四代后,传国玉玺被隋文帝杨坚得到,并重新统一大江南北。不料,儿子杨广是个笨蛋,好好的江山到了他手里,一下子就玩完。大业十四年(公元六一八年),隋炀帝被谋杀在江都(今扬州),萧皇后闻讯后带着太子元德携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部落。唐太宗初期,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只能做了几个假冒玉玺用来聊以自慰。直到贞观四年,公元六三○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皇后带着元德太子离开突厥返回中原,把传国玺献给李世民,太宗皇帝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又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元。天祐四年,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掉唐哀帝李柷,夺玉玺,建后梁政权。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玉玺转归后唐。又过十三年,儿皇帝石敬塘建立后晋政权,带领契丹军攻打洛阳。城破,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而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