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八旗子弟竟然如此无视朝廷,目无王法,可曾想过对于百姓而言是多大的冲击,是不是要让天下人都觉得大清的律法管的只是普通人,如勋贵,有功之臣,无论犯下多大的错都应该被原谅?

  但凭什么呢?天下有多少有功之臣,又有多少勋贵?与百姓相比,这些人不过是冰山一角。

  引起民愤,令天下动荡。一个王朝的心衰,不过由此而始。

  官逼民反,自古以来皆如是。百姓所求不过吃饱穿暖,安居乐业。若有一日,他们连最基本的安定都无法拥有,身处于绝望之境,会是什么后果?

  大清入关不过30余载,天下尚未平定,当真要罔顾民意,引得天怒人怨,自绝江山?

  事关天下安定,事关天下民心,民心不可违,国家安定之事不可轻视。明正典型,以安天下,以慰天下民心。

  所有渎职之官员,枉食朝廷奉禄,堪为朝廷蛀虫,更该严查。食君之禄,不能为君分忧,枉为人臣!

  明夷善引经据典,也十分懂得上纲上线,说到最后满堂的人额头冷汗直冒,自觉明夷的身上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不怒而威。

  说完之后的明夷,跪下拜叩道:“请皇上开言路,监天下百官。”

  最后的请求也是为她所告的所有状,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玄烨听着明夷,洋洋洒洒的说下来,神情真挚诚恳,内容与奏折上写的半字不差。

  明夷的忧国忧民,玄烨并不否认,明夷指出来的问题,玄烨在这些日子里也想过无数次。大清打下这个天下不容易,如果他想坐稳这个江山同样也不容易。

  三藩之乱尚未平定,天下民心尚未归顺,玄烨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件事不处理好,必将引起民愤。

  这一切也是明夷一手造成的,是明夷将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也是把玄烨的后路堵了。

  玄烨就算再想顾及瓜尔佳氏所立下的战功,以及那些沉默不言的臣子有的所谓诸多的苦衷,到了现在明夷跪在玄烨的面前,蒙古亲王的格格在京城被人欺负,大清的臣子不管,大清的皇帝不理,消息如果传回蒙古,那将会引起多大的乱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