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1 / 2)
“此人是谁?”孟子修问。
“韩应寅,朝鲜使臣,朝鲜王重要的辅佐股肱。他作为掌管后勤补给的朝鲜方面专员,派来与我协作调粮。”赵子央简略解释道。说罢,他不禁叹气道:
“可惜,朝鲜现在是一穷二白,连一车粟米都拿不出来,我这两天真是愁死了。咱们现在能运到前线的粮,满打满算,也只够大部队吃上一个月,朝鲜供不出粮食,这仗实在没法打。”
“一个月……这实在够呛,恐怕部队推进不到王京,粮食就不够吃了。”孟子修做出判断。
赵子央道:“所以啊,我就和那韩应寅说,我希望你们朝鲜王想想办法,库里粮食没有,哪怕是向老百姓借,也得借来啊。他说会和朝鲜王报告的,我看等会儿他给我个甚么答复。”
韩应寅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须发皆白,不过行动倒也利索,说话中气十足。众人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能感觉到他并未因为当下的境遇而被彻底击倒,反倒是在积极地做着各种活动,谋求收复失地,赶走倭寇,恢复朝鲜王权。
孟家人先行去与部队汇合点名,赵子央单独留下,与翻译、韩应寅三人在一起一番交谈。之后,韩应寅又带着翻译匆匆离去,赵子央则穿梭入即将渡江的长长队伍,寻到了藏在后勤大部队辎重牲畜车架队伍里的自家马车,进了车里躲避寒风。
他搓着手脚,打着寒颤道:“方才韩应寅告诉我,朝鲜王李昖下了决心,要同咱们一起回到义州去,据说昨日已经从宽甸堡出关了。朝鲜王会亲自去民间筹粮,但愿他身为一国之君的威望能起作用吧。”
众人只觉得很无奈,一国之君当到这份上,也实在是太悲惨了。
大约是事多繁杂,查大受暂时没来找孟家人的麻烦,也没有人来点名或查验孟暧到底是否成婚了。众人决意将孟暧的身份能藏则藏,若是藏不住,或是查大受追究起来,再想办法应对。
等了片刻,远处终于传来了号角声,低沉的号角反复吹响了三遍,先锋营大部队开始渡江。
第215章 兵临城(二)……
十一月廿八,第一梯队已经被困在平壤城中四日,而就在这四日中,发生了一些令人措手不及之事,使得他们的处境急转直下。
十一月廿四是众人被关入平壤府衙独院的第一日。午前,孟旷主要仔细核查了一遍院子四周的守备情况,确认他们无法通过隐蔽的方式偷偷溜出去。如若要出去,就必定会与倭军发生正面冲突。于是郭大友做出大家原地休整备战的决定,命令所有人这些日子就在院子里老实待着,不要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等待汪道明抵达平壤后,再携汪道明突围出平壤城。
午后,连续奔波数日,不眠不休的众人确实都累坏了,开始休息。郭大友做了排班,每三个时辰换一个人作为哨兵,如若外面的倭军有异常动静,就要叫醒众人,迅速反应。孟旷主动申请了第一班,从午后一直执勤到傍晚时分,直到倭军派人送了饭进来,她这才去叫醒众人出来吃饭。
↑返回顶部↑
“韩应寅,朝鲜使臣,朝鲜王重要的辅佐股肱。他作为掌管后勤补给的朝鲜方面专员,派来与我协作调粮。”赵子央简略解释道。说罢,他不禁叹气道:
“可惜,朝鲜现在是一穷二白,连一车粟米都拿不出来,我这两天真是愁死了。咱们现在能运到前线的粮,满打满算,也只够大部队吃上一个月,朝鲜供不出粮食,这仗实在没法打。”
“一个月……这实在够呛,恐怕部队推进不到王京,粮食就不够吃了。”孟子修做出判断。
赵子央道:“所以啊,我就和那韩应寅说,我希望你们朝鲜王想想办法,库里粮食没有,哪怕是向老百姓借,也得借来啊。他说会和朝鲜王报告的,我看等会儿他给我个甚么答复。”
韩应寅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须发皆白,不过行动倒也利索,说话中气十足。众人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能感觉到他并未因为当下的境遇而被彻底击倒,反倒是在积极地做着各种活动,谋求收复失地,赶走倭寇,恢复朝鲜王权。
孟家人先行去与部队汇合点名,赵子央单独留下,与翻译、韩应寅三人在一起一番交谈。之后,韩应寅又带着翻译匆匆离去,赵子央则穿梭入即将渡江的长长队伍,寻到了藏在后勤大部队辎重牲畜车架队伍里的自家马车,进了车里躲避寒风。
他搓着手脚,打着寒颤道:“方才韩应寅告诉我,朝鲜王李昖下了决心,要同咱们一起回到义州去,据说昨日已经从宽甸堡出关了。朝鲜王会亲自去民间筹粮,但愿他身为一国之君的威望能起作用吧。”
众人只觉得很无奈,一国之君当到这份上,也实在是太悲惨了。
大约是事多繁杂,查大受暂时没来找孟家人的麻烦,也没有人来点名或查验孟暧到底是否成婚了。众人决意将孟暧的身份能藏则藏,若是藏不住,或是查大受追究起来,再想办法应对。
等了片刻,远处终于传来了号角声,低沉的号角反复吹响了三遍,先锋营大部队开始渡江。
第215章 兵临城(二)……
十一月廿八,第一梯队已经被困在平壤城中四日,而就在这四日中,发生了一些令人措手不及之事,使得他们的处境急转直下。
十一月廿四是众人被关入平壤府衙独院的第一日。午前,孟旷主要仔细核查了一遍院子四周的守备情况,确认他们无法通过隐蔽的方式偷偷溜出去。如若要出去,就必定会与倭军发生正面冲突。于是郭大友做出大家原地休整备战的决定,命令所有人这些日子就在院子里老实待着,不要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等待汪道明抵达平壤后,再携汪道明突围出平壤城。
午后,连续奔波数日,不眠不休的众人确实都累坏了,开始休息。郭大友做了排班,每三个时辰换一个人作为哨兵,如若外面的倭军有异常动静,就要叫醒众人,迅速反应。孟旷主动申请了第一班,从午后一直执勤到傍晚时分,直到倭军派人送了饭进来,她这才去叫醒众人出来吃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