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2)
“若说国邦之礼,熊大人可听过中宗孝元皇帝平湛国的故事。”一个清秀温柔的声音从殿上传出。
朝凤殿内突然鸦雀无声,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来自大陆的中心,礼教的初始国辛的长公主,符国的王后——常乐。
☆、王后的反击 二
孝元皇帝常犹焕是整个辛王朝立国以来第一位非嫡出的皇帝,他的继位即非母家势力,也非个人能力所致,以他的话说是天命之所授,但是后世也有人说那是狗屎运,当然又不乏阴谋论者对他的质疑,孰是孰非已过千年,真相也不得而知。
常犹焕在位十四年,却只留传下来两段佳话,其一便是他的继位,常犹焕本已拿到淇国封地,出任国君,承大统之事已与他无关,可是谁知先帝却想生前退位,于是召回所有的儿子来观禅位大典,却恰恰忘记了常犹焕这个儿子。禅位大典如期进行,正在帝家上演父慈子孝这一幕感人画面时,禅台居然坍塌了,皇室子孙无一幸免,最后也才有了常犹焕当帝的事。
而他的另一段佳话便是长公主所说平定湛国的故事了,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常犹焕还在做淇王时,湛国的国君鄙视他庶出的身份,认为与之为邻是非常耻辱的事,于是便派使臣送了伪装成公卿之女的□□赠之为妻,以羞辱常犹焕母亲是歌伎一事。后来事情败露,湛国说要么开战要么接受国邦之礼,常犹焕自视国力薄弱于是选择息事宁人,可是这个耻辱却一直被他记在心里,直到常犹焕继承大统后,亲自领一万天军兵临湛国城下,湛国以当年为国邦之礼为借口让宗室进行协调,此时已为皇帝的常犹焕只说了一句:“国兵之礼限诸侯不限天命,辱皇家血脉可当场斩之。”于是当场斩了湛王与当时的使臣。
而后诸侯间对于初代为王的皇室封国还是十分敬重,只是沧海桑田千年过去,现今皇室羸弱,这个典故如无人提及,怕也被忘记在卷宗之内了。
所以当常乐说出这个典故时,现场却只有太傅与熊伯泰为之一惊。
可是熊伯泰毕竟也是渝庆的司礼大夫,虽然震惊于常乐还知道这段故事,可是却觉得不足为惧:
“长公主之意是符王是皇室血脉?那怕在坐诸位的先祖无不出自常氏了。”
长公主三字从熊伯泰口中吐出时,一旁的姜无疾便知熊伯泰难以收场,虽为一国司礼,可是若论礼制,他可能还不如辛国庶出的皇子精通。
“熊大夫,你说得很正确,在坐诸位均是本宫先祖血脉,只不过各位的先祖功勋卓越,享有封地与自己的氏族,现在当然不算皇室血脉了。“常乐又转头看了看姜鹤之,说:”姜氏长年联姻异族,血脉便更为稀薄。” ↑返回顶部↑
朝凤殿内突然鸦雀无声,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来自大陆的中心,礼教的初始国辛的长公主,符国的王后——常乐。
☆、王后的反击 二
孝元皇帝常犹焕是整个辛王朝立国以来第一位非嫡出的皇帝,他的继位即非母家势力,也非个人能力所致,以他的话说是天命之所授,但是后世也有人说那是狗屎运,当然又不乏阴谋论者对他的质疑,孰是孰非已过千年,真相也不得而知。
常犹焕在位十四年,却只留传下来两段佳话,其一便是他的继位,常犹焕本已拿到淇国封地,出任国君,承大统之事已与他无关,可是谁知先帝却想生前退位,于是召回所有的儿子来观禅位大典,却恰恰忘记了常犹焕这个儿子。禅位大典如期进行,正在帝家上演父慈子孝这一幕感人画面时,禅台居然坍塌了,皇室子孙无一幸免,最后也才有了常犹焕当帝的事。
而他的另一段佳话便是长公主所说平定湛国的故事了,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常犹焕还在做淇王时,湛国的国君鄙视他庶出的身份,认为与之为邻是非常耻辱的事,于是便派使臣送了伪装成公卿之女的□□赠之为妻,以羞辱常犹焕母亲是歌伎一事。后来事情败露,湛国说要么开战要么接受国邦之礼,常犹焕自视国力薄弱于是选择息事宁人,可是这个耻辱却一直被他记在心里,直到常犹焕继承大统后,亲自领一万天军兵临湛国城下,湛国以当年为国邦之礼为借口让宗室进行协调,此时已为皇帝的常犹焕只说了一句:“国兵之礼限诸侯不限天命,辱皇家血脉可当场斩之。”于是当场斩了湛王与当时的使臣。
而后诸侯间对于初代为王的皇室封国还是十分敬重,只是沧海桑田千年过去,现今皇室羸弱,这个典故如无人提及,怕也被忘记在卷宗之内了。
所以当常乐说出这个典故时,现场却只有太傅与熊伯泰为之一惊。
可是熊伯泰毕竟也是渝庆的司礼大夫,虽然震惊于常乐还知道这段故事,可是却觉得不足为惧:
“长公主之意是符王是皇室血脉?那怕在坐诸位的先祖无不出自常氏了。”
长公主三字从熊伯泰口中吐出时,一旁的姜无疾便知熊伯泰难以收场,虽为一国司礼,可是若论礼制,他可能还不如辛国庶出的皇子精通。
“熊大夫,你说得很正确,在坐诸位均是本宫先祖血脉,只不过各位的先祖功勋卓越,享有封地与自己的氏族,现在当然不算皇室血脉了。“常乐又转头看了看姜鹤之,说:”姜氏长年联姻异族,血脉便更为稀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