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确实同方才楚逢临口中说的完全对得上的!

  而且京中同万州路远,一个婴儿要从京中流落到万州其实并不容易, 如此看,倒似是楚逢临口中所说的,是他与洛抿将陛下送去万州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殿中只觉洛抿一事牵涉出来的隐情越来越多。

  眼下,又将成州知府单敏科也牵涉了进来, 今日不过大年初五, 刚刚复朝, 突然来这么一出, 只怕今日的早朝上还会生出波折……

  而此时, 旁人的注意力都在单敏科和李彻身上,除却李彻,却没有人留意到温国公的脸色煞白如薄纸一般,竟毫无血色!

  温国公在朝中沉浮这么多年,历经三朝帝王,有的是敏锐!

  若是早前只有楚逢临一人在宫外击鼓鸣冤,许是此事还有可能是楚逢临一人所为……

  但整个过程中,文帝一直都在冷眼旁观,一直在置身事外,听殿中说话。无论殿中是争执也好,对峙也罢,文帝都极少开口,而是安静在殿上看着,就似在看一盘棋局,一步步执子落子,按照既定的轨迹来,全然没有听到楚洛是洛抿女儿时应有的惊愕,讶然和恼怒之意,而这些,才是文帝应当有的正常的反应。

  要么,文帝心思城府深不见底;要么,从楚逢临击鼓鸣冤开始,不,应是说,在京中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文帝大婚时开始,文帝就在着手安排楚逢临今日在宫外击鼓鸣冤之事……

  这是温国公最不愿相信,却也是最有可能的猜测。

  当局者迷,今日殿中所有人都是当局者。文帝起初同楚逢临说话时,那几句沉重和厉声,在旁人听来都是文帝的恼意,也都以为文帝是因为楚洛的缘故在最大限度的容忍楚逢临。但实则,楚逢临从入殿开始,除却温国公自己的心腹,竟没有一个人在质疑楚逢临。

  温国公觉得后背有些发凉。

  方才安阳郡王出来搅浑水,他也不觉得有何不对,因为安阳郡王惯来是他对头……

  但等到刚才单敏科开口,温国公顿觉情况直转之下。

  他早前一直隐约觉得的,是有人似是在牵着绳子,让朝中一步步跟着他抽丝剥茧,这样的感觉越加明显,但眼下,温余海近乎已经肯定,单敏科也是得了文帝的意思才会在殿中出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