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3 / 3)
“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帝王之家,父亲是当时唯一成年的皇子,他又是最受宠爱的圣孙。这样一个受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熏陶长起来的孩子,在登基以后,却力推专司科举,完全不顾朝堂上士大夫们纲理伦常的那一套,推起了科技强国的国策。”
“在陈翊琮在位的三十多年里,大周的农学、医学、金属冶炼、火器制造……等等等等,都产生了奇点式的飞跃,将同时代的其他文明远远甩在了后面,这个近乎碾压的差距一直持续了四百多年,直到周朝覆灭。”
“升明一代,不仅技术进步,而且名臣辈出,除了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任首辅大臣,因着专司科举,朝堂上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官僚,和传统的文臣又形成了新的平衡……是真正百家争鸣的时代。”
“到今天为止,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他早年的战略眼光。在他登基后的第七年,金国突然表达了求和的意图——金国之所以突然软下去,是因为当时西边的大辽正在壮大,陈翊琮以卓绝的眼光看见了这个更大的敌人,趁机换回周国的遗民,韬光养晦,保留了实力。 ↑返回顶部↑
“在陈翊琮在位的三十多年里,大周的农学、医学、金属冶炼、火器制造……等等等等,都产生了奇点式的飞跃,将同时代的其他文明远远甩在了后面,这个近乎碾压的差距一直持续了四百多年,直到周朝覆灭。”
“升明一代,不仅技术进步,而且名臣辈出,除了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任首辅大臣,因着专司科举,朝堂上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官僚,和传统的文臣又形成了新的平衡……是真正百家争鸣的时代。”
“到今天为止,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他早年的战略眼光。在他登基后的第七年,金国突然表达了求和的意图——金国之所以突然软下去,是因为当时西边的大辽正在壮大,陈翊琮以卓绝的眼光看见了这个更大的敌人,趁机换回周国的遗民,韬光养晦,保留了实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