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2 / 2)
我无言以对,低头从茶铛里舀茶出来。拓拔烈跨门而入,对我愠道:“你如何打发走叫起的太监?真是糊涂!”没等我解释,他转脸对崔季渊道:“朕睡迟了,让你久候。”滚烫的茶水烫到指尖,我一缩手,摸着耳朵蹑足出去催促早膳。
木犀提着食盒过来,我拦下她,隔着窗户听见君臣二人在说前线战事。“……桓恒这样沉得住气,难保不是为了诱王将军深入,如今战线太长,我军是进是退都难。万一他得知六安城里……”断断续续,听不真切。
“朕不会让他知道,也不能。朕的军队已经打到他眼皮底下了,他只有一次机会扳回败局。对他来说,攻城是最下策,唯有避其锋芒,攻朕必救之处,朕才有可能撤军。”
“围魏救赵……”崔季渊倒吸冷气,“过江!”
“朕如果撤军,就会中他的分兵之计。朕和他,现在都是孤注一掷!”拓拔烈轻笑,“朕以前就说过,桓恒才是朕将来最大的劲敌,这天终是要来的。”
崔季渊沉吟道:“朝中大将不少,可是江北所剩兵马已经不多了……”
拓拔烈反问:“朝中大将是不少,季渊有何人推荐啊?”屋子里静默无声,我在心里盘算,的确不是代国大将不勇,而是桓恒着实厉害,这一战事关重大,拓拔烈哪肯放心。“桓恒久经战阵,王牧能支撑到今日实属不易了。朕召你进宫来商议,也只是未雨绸缪,桓恒随时都可能过江,朕也随时可能亲征。将来有你后方坐镇,朕才不会有后顾之忧……季渊,你替朕拟个折子吧,是时候册立储君了。”
崔季渊犹疑问道:“皇上……是想册立何人?”
拓拔烈默了片刻,沉声道:“朕只有一个儿子。”
崔季渊略有支吾:“册立储君关乎国本,皇上正值壮年,春秋鼎盛之际,不宜传位于幼弱之子,立嗣之事还请陛下从长计议吧。”
“你是最不会打诳语的,有话就直说!”拓拔烈的语气里似有隐隐不悦之意。
“皇上,立嗣未必子。吴两世皆兄终弟及,历朝传立弟、侄,而不传幼子者屡见不鲜,这些不都是因为……因为天下未定,兵强马壮者得之,传位年长者远比传位幼子来得……”
“你反对朕立儿子?”
又是一阵静默,崔季渊就是不吐不快的君子儒。“皇上谙于博弈,桓恒亦是高手,两强相对,一着失误,就是全盘溃散。陛下如今更需谨慎行子,保守棋角,依傍棋边,稳固根本,如此再行决战,虽败不亡!更何况皇子年幼轻佻,不可君天下!”崔季渊言语有些焦躁,辞令不复从容。
“年幼……轻佻?”拓拔烈轻轻玩味四字,显然已有怒气。 ↑返回顶部↑
木犀提着食盒过来,我拦下她,隔着窗户听见君臣二人在说前线战事。“……桓恒这样沉得住气,难保不是为了诱王将军深入,如今战线太长,我军是进是退都难。万一他得知六安城里……”断断续续,听不真切。
“朕不会让他知道,也不能。朕的军队已经打到他眼皮底下了,他只有一次机会扳回败局。对他来说,攻城是最下策,唯有避其锋芒,攻朕必救之处,朕才有可能撤军。”
“围魏救赵……”崔季渊倒吸冷气,“过江!”
“朕如果撤军,就会中他的分兵之计。朕和他,现在都是孤注一掷!”拓拔烈轻笑,“朕以前就说过,桓恒才是朕将来最大的劲敌,这天终是要来的。”
崔季渊沉吟道:“朝中大将不少,可是江北所剩兵马已经不多了……”
拓拔烈反问:“朝中大将是不少,季渊有何人推荐啊?”屋子里静默无声,我在心里盘算,的确不是代国大将不勇,而是桓恒着实厉害,这一战事关重大,拓拔烈哪肯放心。“桓恒久经战阵,王牧能支撑到今日实属不易了。朕召你进宫来商议,也只是未雨绸缪,桓恒随时都可能过江,朕也随时可能亲征。将来有你后方坐镇,朕才不会有后顾之忧……季渊,你替朕拟个折子吧,是时候册立储君了。”
崔季渊犹疑问道:“皇上……是想册立何人?”
拓拔烈默了片刻,沉声道:“朕只有一个儿子。”
崔季渊略有支吾:“册立储君关乎国本,皇上正值壮年,春秋鼎盛之际,不宜传位于幼弱之子,立嗣之事还请陛下从长计议吧。”
“你是最不会打诳语的,有话就直说!”拓拔烈的语气里似有隐隐不悦之意。
“皇上,立嗣未必子。吴两世皆兄终弟及,历朝传立弟、侄,而不传幼子者屡见不鲜,这些不都是因为……因为天下未定,兵强马壮者得之,传位年长者远比传位幼子来得……”
“你反对朕立儿子?”
又是一阵静默,崔季渊就是不吐不快的君子儒。“皇上谙于博弈,桓恒亦是高手,两强相对,一着失误,就是全盘溃散。陛下如今更需谨慎行子,保守棋角,依傍棋边,稳固根本,如此再行决战,虽败不亡!更何况皇子年幼轻佻,不可君天下!”崔季渊言语有些焦躁,辞令不复从容。
“年幼……轻佻?”拓拔烈轻轻玩味四字,显然已有怒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