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3 / 4)
婉儿见她既然自己看得开,便不多此一举了,仍静静听着。
“……父皇崩逝前,留下遗诏,令丧仪一切从简,以裴炎为顾命大臣,太子‘宜依汉制,以日易月’,于柩前继位。新皇继位之后,‘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太平说着,盯着婉儿的脸色。
婉儿适时地微微皱起了眉头。
她虽然不知道太平与她叙说这些是何深意,但这份遗诏,显然是“不大合规矩”的。作为“第一次”听到的婉儿,正常的反应,就是应该意外,并且若有所思。
其实,这份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大帝遗诏》,婉儿早在上高中的时候,便在某本历史书中看到过。
身为历史系的学生,尤其是后来身为研究方向就是初唐史的硕士研究生,婉儿更是早就能把这份遗诏的内容背下来了。
没想到,在这个她亲历的平行时空的历史中,唐高宗的遗诏也是这样写的。
这倒也颇为符合那位和婉儿交集不多的大唐天子的人设。
这份遗诏的意思,不外乎三层——
其一,丧仪尊崇汉制,变孝子为过世的父亲守孝二十七个月为二十七日。如此,太子及时继位,朝廷机制正常运转,才是正理。
其二,以裴炎这个顾命大臣为主,所有臣工都要全心全意地辅佐新皇,才算是不辜负老皇帝对他们的信任。
其三,新皇如果在军国大事上有难以决断的,要征询武太后,并以武太后的决策为主。
从某种程度上讲,婉儿对于刚刚过世的皇帝,还是存着几分敬佩之意的。
毕竟,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至高统治者,在弥留之际还能清醒地叮嘱自己的继承者简化丧仪、以国为重,这样的胸襟和气度,绝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做到的。
婉儿来的那个时空中,历代史家对唐高宗的评价,都是褒远多过贬;他们除了责备唐高宗在后宫和子女的事情上糊涂之外,对于唐高宗在位的时候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
↑返回顶部↑
“……父皇崩逝前,留下遗诏,令丧仪一切从简,以裴炎为顾命大臣,太子‘宜依汉制,以日易月’,于柩前继位。新皇继位之后,‘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太平说着,盯着婉儿的脸色。
婉儿适时地微微皱起了眉头。
她虽然不知道太平与她叙说这些是何深意,但这份遗诏,显然是“不大合规矩”的。作为“第一次”听到的婉儿,正常的反应,就是应该意外,并且若有所思。
其实,这份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大帝遗诏》,婉儿早在上高中的时候,便在某本历史书中看到过。
身为历史系的学生,尤其是后来身为研究方向就是初唐史的硕士研究生,婉儿更是早就能把这份遗诏的内容背下来了。
没想到,在这个她亲历的平行时空的历史中,唐高宗的遗诏也是这样写的。
这倒也颇为符合那位和婉儿交集不多的大唐天子的人设。
这份遗诏的意思,不外乎三层——
其一,丧仪尊崇汉制,变孝子为过世的父亲守孝二十七个月为二十七日。如此,太子及时继位,朝廷机制正常运转,才是正理。
其二,以裴炎这个顾命大臣为主,所有臣工都要全心全意地辅佐新皇,才算是不辜负老皇帝对他们的信任。
其三,新皇如果在军国大事上有难以决断的,要征询武太后,并以武太后的决策为主。
从某种程度上讲,婉儿对于刚刚过世的皇帝,还是存着几分敬佩之意的。
毕竟,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至高统治者,在弥留之际还能清醒地叮嘱自己的继承者简化丧仪、以国为重,这样的胸襟和气度,绝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做到的。
婉儿来的那个时空中,历代史家对唐高宗的评价,都是褒远多过贬;他们除了责备唐高宗在后宫和子女的事情上糊涂之外,对于唐高宗在位的时候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