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3)
这时,突然从右边传来了奇怪的声音:“哎呀,到底,到底……这些人嘛,到底还是读书太少,又染上江湖习气,秉性野蛮,忘恩负义。他们究竟会落个什么下场呢?大体上可以想像得出来的。现在我把详细经过说给大家听听吧……”说完,便响起了打竹板的声音。
原来是一个留着蟹爪胡须的“唱大鼓书”的老头,做起生意来了。
唱大鼓书就是路旁的说书艺人。他们唱的大都是劝人为善、嫉恶如仇的故事。据说从前道士传道时,就用这种说唱的形式。后来这种形式被说书艺人继承了下来。
说书人用的鼓叫鱼鼓,是用竹筒做的,竹筒两头贴上鱼皮。说书艺人一边用手敲打鱼鼓,一边用竹板打拍。
这时,有个男青年嘲笑地说:“怎么样?不明白吗?最后怎么到隆福寺里来唱大鼓书了呢?”
“混账!你说什么?"
唱大鼓书的老头气得鼓鼓的,叱责了他两句,然后又敲打起鱼鼓来。
那个男青年迅速跑掉了,看热闹的孩子哄然大笑。
唱大鼓书旁边是耍武术的。他挥舞双刀,招揽顾客,显示自己的勇猛有力。
穿过卖艺的人群,张绍光很爽快地说:“是那个丫头啊!”
“丫头?”策太郎反问道,“文家不是有好几个丫头吗?……”
“可是,能出入悠悠馆的丫头,不是只有一个吗?……”
“是芳兰?果然如此……不过,她是和我们一块儿……”
“您说她是和你们一块从悠悠馆出来的,是吗?……真的是一块儿出来的吗?可是我听说她是稍晚出来的啊。”
“哦!是的。那是文保泰让她把屋子收,拾收拾,只不过晚出来一会儿。”
↑返回顶部↑
原来是一个留着蟹爪胡须的“唱大鼓书”的老头,做起生意来了。
唱大鼓书就是路旁的说书艺人。他们唱的大都是劝人为善、嫉恶如仇的故事。据说从前道士传道时,就用这种说唱的形式。后来这种形式被说书艺人继承了下来。
说书人用的鼓叫鱼鼓,是用竹筒做的,竹筒两头贴上鱼皮。说书艺人一边用手敲打鱼鼓,一边用竹板打拍。
这时,有个男青年嘲笑地说:“怎么样?不明白吗?最后怎么到隆福寺里来唱大鼓书了呢?”
“混账!你说什么?"
唱大鼓书的老头气得鼓鼓的,叱责了他两句,然后又敲打起鱼鼓来。
那个男青年迅速跑掉了,看热闹的孩子哄然大笑。
唱大鼓书旁边是耍武术的。他挥舞双刀,招揽顾客,显示自己的勇猛有力。
穿过卖艺的人群,张绍光很爽快地说:“是那个丫头啊!”
“丫头?”策太郎反问道,“文家不是有好几个丫头吗?……”
“可是,能出入悠悠馆的丫头,不是只有一个吗?……”
“是芳兰?果然如此……不过,她是和我们一块儿……”
“您说她是和你们一块从悠悠馆出来的,是吗?……真的是一块儿出来的吗?可是我听说她是稍晚出来的啊。”
“哦!是的。那是文保泰让她把屋子收,拾收拾,只不过晚出来一会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