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3)
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艰苦的环境里,反而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此外,满族中世袭的骑兵将校,不会骑马已不算稀罕的事了。在满族的高级将校中,只在每年一度的“秋季大检阅”的阅兵式上穿穿军服的,也不乏其人。
这时,满族和汉族的区别业已形成。清朝最盛期乾隆皇帝当政时,曾屡发圣旨告戒满牌子弟应做到下列事项:
△ 不许模仿汉族人着衣方式。
△ 勤奋学习满文不得怠惰。
据说颁布上述圣谕,是满族子弟已讨厌本民族的那种半游牧民族所特有的庸俗不雅的衣着,而喜爱穿汉族的优雅宽敞的服装;另一种原因是,能说满语者也愈来愈少了。
事实上,满族已被汉族同化了。朝廷制止上述现象的发展,不过是满族至上主义的观念所致。
振贝子讨厌汉人,然而,张绍光是一个才华出众颇有魄力的汉族人。在振贝子的心目中也就不觉得这个汉人有什么令人讨厌的地方了。
振贝子曾想让张绍光作自己的幕僚,但被他谢绝了。他说:“我感到现在这样比较自由,也有利于我多学习一些知识。”
振贝子听了张绍光的话,更加赏识他了。
“他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是汉族人中少有的杰出人物。”在父亲庆亲王面前振贝子对张绍光大加褒奖。
张绍光并不重视升官发财。他很敏感。他感到时代正在变,认为不必急于到达官豪吏身边去任职。
张绍光开玩笑地说自己在国外学的是“侦探术”,振贝子信以为真,还向主管巡警的官吏们介绍,说张绍光是搜查犯罪分子的权威人士。甚至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各位如果有什么疑难案件,可求助于张先生。”
张绍光不想急于做官,但振贝子对他倍加赏识,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便经常向巡警们介绍一些外国的搜查破案的事例。
其实介绍这些案例,张绍光并没有动什么脑筋,他只不过是将外国的案例翻译过来加以介绍而已,但却使这些官吏们钦佩不已。
↑返回顶部↑
此外,满族中世袭的骑兵将校,不会骑马已不算稀罕的事了。在满族的高级将校中,只在每年一度的“秋季大检阅”的阅兵式上穿穿军服的,也不乏其人。
这时,满族和汉族的区别业已形成。清朝最盛期乾隆皇帝当政时,曾屡发圣旨告戒满牌子弟应做到下列事项:
△ 不许模仿汉族人着衣方式。
△ 勤奋学习满文不得怠惰。
据说颁布上述圣谕,是满族子弟已讨厌本民族的那种半游牧民族所特有的庸俗不雅的衣着,而喜爱穿汉族的优雅宽敞的服装;另一种原因是,能说满语者也愈来愈少了。
事实上,满族已被汉族同化了。朝廷制止上述现象的发展,不过是满族至上主义的观念所致。
振贝子讨厌汉人,然而,张绍光是一个才华出众颇有魄力的汉族人。在振贝子的心目中也就不觉得这个汉人有什么令人讨厌的地方了。
振贝子曾想让张绍光作自己的幕僚,但被他谢绝了。他说:“我感到现在这样比较自由,也有利于我多学习一些知识。”
振贝子听了张绍光的话,更加赏识他了。
“他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是汉族人中少有的杰出人物。”在父亲庆亲王面前振贝子对张绍光大加褒奖。
张绍光并不重视升官发财。他很敏感。他感到时代正在变,认为不必急于到达官豪吏身边去任职。
张绍光开玩笑地说自己在国外学的是“侦探术”,振贝子信以为真,还向主管巡警的官吏们介绍,说张绍光是搜查犯罪分子的权威人士。甚至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各位如果有什么疑难案件,可求助于张先生。”
张绍光不想急于做官,但振贝子对他倍加赏识,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便经常向巡警们介绍一些外国的搜查破案的事例。
其实介绍这些案例,张绍光并没有动什么脑筋,他只不过是将外国的案例翻译过来加以介绍而已,但却使这些官吏们钦佩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