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鹤年。

  鹿岁微笑,直接将顶着松鹤先生这个笔名的鹤年写的文章,直接刊登在了下一期的报纸上。

  然后,就如热油中落入了一瓢冷水,舆论直接炸开了锅。

  鹤年考虑到自己的塑造出来的性格与身份,以及面对林如海与季崧时该有的态度,写了一篇阴阳怪气,觉得两人许是根本就没看过《女状元》与《童养媳》这两本书,只是因为两本书的精神内核符合女帝的执政方针,所以才会写文章夸它们。

  但这更说明,这两个话本儿的作者,就是在投机取巧。

  文章末尾,松鹤先生又指桑骂槐地将话本儿作者骂了一顿。

  这篇文章一发出,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松鹤先生的拥趸看到自家先生这么刚,连林如海与季崧都敢得罪,那是又担心,又喜欢。担心的是,害怕林如海与季崧报复;喜欢的是,自家先生不畏强权。

  而那些对松鹤先生谈不上喜欢与否,而且对仕途有意的读书人,则一眼就看到了他文章里说的,这两个话本儿的精神内核符合新皇的执政方针一事。

  这些原本对话本儿不感兴趣的人,忙不迭地让人将两本话本儿都买回了家,然后逐字逐句地翻看起来。

  而这时,鹿岁再次刊登了林如海与季崧的文章。

  这次的文章不再是空洞的夸奖,还涉及到了一部分话本儿的故事剧情。

  这篇文章传递出来的讯号是什么呢?我们看完话本儿了,但还是觉得话本儿不错。

  让林如海与季崧都觉得不错的话本儿会是怎样的?

  不少人吃了这波安利,纷纷让人将话本儿买回了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