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2 / 3)
太后不知该说什么好,唯有不断地给她拭泪。
这是冤孽啊。
圣人亲政后,改国号为天胜,将慧娴大长公主的党羽洗换干净,天胜二年撤去了大长公主府外的兵。慧娴因仇视今上,想法设法破坏他身边的人,然而并不理想,天胜三年时,阴令党羽行事,更是放纵家奴行凶,要搞乱长安。
那人已是京兆少尹了,还兼领京兆尹一职,耗时颇久才止了盗匪之乱。明知此事是慧娴大长公主所为,却是碍于她的身份没有硬行索拿,只是请她到宗正寺。
然而,她的家奴却公然放箭抗旨!
圣人龙颜大怒,要废慧娴为庶人,然而慧娴却捧出了先帝遗旨,大意是慧娴为大周江山尽职尽责,永不废号。
圣人对这个姑姑忍无可忍,都是他当初一念仁慈,没想到她手上有这份遗旨,他知道先帝待这个姑姑好,想必先帝意识到这个妹妹会有今天之困才立此遗旨留她一命,便也只能遵照了遗旨,却是对她的家奴酷烈的屠戮,以及对她的府邸更加无情的把守。
没想到慧娴还有话和圣人说,她参了京兆少尹一本。说他不敬皇家,觊觎纯安长公主美貌,一心想求之,当年是她做主将纯安嫁给张苒,他便怀恨在心,依旧白日做梦心怀不轨,今日之举实为报复她。此人理应斩首,以正皇家颜面。
圣人知道他这位姑姑心机深厚,当年被她冤枉杖杀的宰相才刚恢复名誉,如今她做下要搞乱长安的事因京兆少尹的强力手段没有得逞,却反过来冤屈京兆少尹公报私仇,更是离间他与纯安的兄妹之情,离间纯安与张苒的夫妻之情,她真是巧舌如簧。
岂有此理!
圣人亲政不到三年,英明神武,如今正是招揽人心开拓进取之际,他绝不允许再有诬蔑正臣之事发生。
当初,他和母亲也确实想随了纯安心愿的,那人忠直,政绩突出,且在书道上有极高的造诣。若为慧娴一言而被杀,只能叫天下人笑话他这个皇帝依旧没有亲政,况且真杀了他这守护长安的功臣而让御史台那群人弹劾闹大才会让皇家颜面尽失。
不过圣人也要维护纯安名声,选了个折中的法子,以失职罪将他赶出京城,去太原做个县令。
这事还没完,慧娴进宫前,想到了圣人对付她的法子,于是提前送出去一个人,等她的事尘埃落定,那人便去郧国公府递了一封信。
彼时张苒还在吏部衙属忙碌,纯安看过信后双手颤抖,饶是她再清汤寡水的心境,也会有激起涟漪的那刻——胡言乱语,她绝没有和那人私定终身!
↑返回顶部↑
这是冤孽啊。
圣人亲政后,改国号为天胜,将慧娴大长公主的党羽洗换干净,天胜二年撤去了大长公主府外的兵。慧娴因仇视今上,想法设法破坏他身边的人,然而并不理想,天胜三年时,阴令党羽行事,更是放纵家奴行凶,要搞乱长安。
那人已是京兆少尹了,还兼领京兆尹一职,耗时颇久才止了盗匪之乱。明知此事是慧娴大长公主所为,却是碍于她的身份没有硬行索拿,只是请她到宗正寺。
然而,她的家奴却公然放箭抗旨!
圣人龙颜大怒,要废慧娴为庶人,然而慧娴却捧出了先帝遗旨,大意是慧娴为大周江山尽职尽责,永不废号。
圣人对这个姑姑忍无可忍,都是他当初一念仁慈,没想到她手上有这份遗旨,他知道先帝待这个姑姑好,想必先帝意识到这个妹妹会有今天之困才立此遗旨留她一命,便也只能遵照了遗旨,却是对她的家奴酷烈的屠戮,以及对她的府邸更加无情的把守。
没想到慧娴还有话和圣人说,她参了京兆少尹一本。说他不敬皇家,觊觎纯安长公主美貌,一心想求之,当年是她做主将纯安嫁给张苒,他便怀恨在心,依旧白日做梦心怀不轨,今日之举实为报复她。此人理应斩首,以正皇家颜面。
圣人知道他这位姑姑心机深厚,当年被她冤枉杖杀的宰相才刚恢复名誉,如今她做下要搞乱长安的事因京兆少尹的强力手段没有得逞,却反过来冤屈京兆少尹公报私仇,更是离间他与纯安的兄妹之情,离间纯安与张苒的夫妻之情,她真是巧舌如簧。
岂有此理!
圣人亲政不到三年,英明神武,如今正是招揽人心开拓进取之际,他绝不允许再有诬蔑正臣之事发生。
当初,他和母亲也确实想随了纯安心愿的,那人忠直,政绩突出,且在书道上有极高的造诣。若为慧娴一言而被杀,只能叫天下人笑话他这个皇帝依旧没有亲政,况且真杀了他这守护长安的功臣而让御史台那群人弹劾闹大才会让皇家颜面尽失。
不过圣人也要维护纯安名声,选了个折中的法子,以失职罪将他赶出京城,去太原做个县令。
这事还没完,慧娴进宫前,想到了圣人对付她的法子,于是提前送出去一个人,等她的事尘埃落定,那人便去郧国公府递了一封信。
彼时张苒还在吏部衙属忙碌,纯安看过信后双手颤抖,饶是她再清汤寡水的心境,也会有激起涟漪的那刻——胡言乱语,她绝没有和那人私定终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