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 / 3)
慕淮知道, 孟芫性子里有着几分执拗, 硬劝是无济于事的。
按了他原本的想法, 欲谋害他的人阖该自己解决, 但眼下若断言拒绝孟芫好意,恐寒了她的心。
“娘子旁的事不须过多操心, 只把我走后那几年朝中的大事要事同我说上一说, 就是帮了我大忙了。”
孟芫其实所知也非常有限,只能从她所掌握的,且认为十分要紧的事说起。
“夫君去后的次月, 天家抱恙,皇太孙临朝监国。”
慕淮点点头,“皇嗣在天子无法临朝时代为处理朝政,这也是常理,娘子不妨接着说。”
“皇太孙监国后的第三日,远在封地的容妃之子靖王突然入京,同日,西南戍守边境的莫老将军回朝述职,皇太孙立时就被触了逆鳞,想治他们擅自回京的大罪,最终却不了了之。”
慕淮听出些不对,“分封后的皇子无诏不得入京,而莫老将军轻易也不会离开军中,难道是皇城内发了密旨?所以皇太孙才不敢计较。”
孟芫摇头,“这我就不大清楚了,我只知道莫老将军是带了不少年满归乡的部下兵士一起到京的。”
慕淮听出些意味,越发着急,“那后来呢?”
“后来,监国的皇太孙某一日突然阻了群臣去皇上寝宫问安,且宣称是皇上的意思,韩相公多次求请未得召,觉得事有蹊跷,便硬闯上去,结果被禁军拦住,推搡间,韩相公触了九龙石的龙须,立时见血昏过去,这才使群臣激愤,而靖王殿下作为皇子,也被阻拦在外,当日入夜,他趁着月色不皎,带着不知从哪集结来的近万人马杀进了宫闱,皇太孙所控制的禁军绝大多数都去城外节制莫老将军带来的三千人马,所以靖王殿下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生擒了皇太孙一系。众臣再次见到皇上,他已经行将弥留,直指皇太孙软禁国君,心怀不轨。靖王殿下奉了皇命,以叛国弑君之罪当众诛杀了皇太孙,皇上也当众留了遗诏,册靖王殿下为继……靖王殿下监国没几日,今上就驾崩西去,靖王次年改元怀恩元年,以表悼念先帝之诚。他在位九年后,天下归心,却于壮年突然禅位于年方十四岁的嫡长子,靖王此后得尊号仁宗,寄情山水,再不入朝堂。”
慕淮一个头几乎变作两个大。
这不对啊。
怎么会是靖王继位呢?他一向不得皇帝看重,且历来胆小畏缩,容妃在世时早早请命择了封地远避他乡,怎么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还成了一位仁君?
看来,是他隐藏的足够深。
↑返回顶部↑
按了他原本的想法, 欲谋害他的人阖该自己解决, 但眼下若断言拒绝孟芫好意,恐寒了她的心。
“娘子旁的事不须过多操心, 只把我走后那几年朝中的大事要事同我说上一说, 就是帮了我大忙了。”
孟芫其实所知也非常有限,只能从她所掌握的,且认为十分要紧的事说起。
“夫君去后的次月, 天家抱恙,皇太孙临朝监国。”
慕淮点点头,“皇嗣在天子无法临朝时代为处理朝政,这也是常理,娘子不妨接着说。”
“皇太孙监国后的第三日,远在封地的容妃之子靖王突然入京,同日,西南戍守边境的莫老将军回朝述职,皇太孙立时就被触了逆鳞,想治他们擅自回京的大罪,最终却不了了之。”
慕淮听出些不对,“分封后的皇子无诏不得入京,而莫老将军轻易也不会离开军中,难道是皇城内发了密旨?所以皇太孙才不敢计较。”
孟芫摇头,“这我就不大清楚了,我只知道莫老将军是带了不少年满归乡的部下兵士一起到京的。”
慕淮听出些意味,越发着急,“那后来呢?”
“后来,监国的皇太孙某一日突然阻了群臣去皇上寝宫问安,且宣称是皇上的意思,韩相公多次求请未得召,觉得事有蹊跷,便硬闯上去,结果被禁军拦住,推搡间,韩相公触了九龙石的龙须,立时见血昏过去,这才使群臣激愤,而靖王殿下作为皇子,也被阻拦在外,当日入夜,他趁着月色不皎,带着不知从哪集结来的近万人马杀进了宫闱,皇太孙所控制的禁军绝大多数都去城外节制莫老将军带来的三千人马,所以靖王殿下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生擒了皇太孙一系。众臣再次见到皇上,他已经行将弥留,直指皇太孙软禁国君,心怀不轨。靖王殿下奉了皇命,以叛国弑君之罪当众诛杀了皇太孙,皇上也当众留了遗诏,册靖王殿下为继……靖王殿下监国没几日,今上就驾崩西去,靖王次年改元怀恩元年,以表悼念先帝之诚。他在位九年后,天下归心,却于壮年突然禅位于年方十四岁的嫡长子,靖王此后得尊号仁宗,寄情山水,再不入朝堂。”
慕淮一个头几乎变作两个大。
这不对啊。
怎么会是靖王继位呢?他一向不得皇帝看重,且历来胆小畏缩,容妃在世时早早请命择了封地远避他乡,怎么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还成了一位仁君?
看来,是他隐藏的足够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