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3 / 4)
今日她外出向往常一样查看几处铺面,意外的听到今日在城中流传的传闻,而且传播之快。
“京城中不知从哪里来的传闻,道当今皇上非真龙天子,惹怒上苍, 引天降大祸,皇室子嗣凋零, 家国必将不宁!”
想到近日来的事,郭婵压下心中的震惊,“这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陆谨言摇头,“暂且不知, 不过我已经让冬青去查了。但这传闻像是一夜之间忽然出现的, 而且传的极快,我想或许不出两日,京城中人便无人不晓。”
事实证明,陆谨言的话说的十分保守。因为这一年, 陷入与突厥的战争, 损失不少百姓和财产,随后又爆发疫病, 导致那时京城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千秋宴上,一连折损了皇宫唯一的皇嗣,不少百姓听之信之。
晚间时,连太后都知道了这个传闻,派人送了密旨到长公主府。
此时,郭婵等人正在一起用晚膳。
本来长公主并不知道传闻,见到太后的密旨追问之下才得知。
“这岂有此理,我就觉得从千秋宴开始便透着古怪,我不相信你们不知。如今出现了这样的传闻,分明是有人要对皇上不利,谋图皇位!”长公主说着环视着在场的几人,全都一副心知肚明却又愁眉苦脸的模样。
郭婵看了密旨后叹道:“因为这个传言,太后已经派人将张皇后严密的保护了起来,并且打算下月初五让皇上向上天祈福。”
陆谨言道:“祈福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不过如今京城中传言四起,百姓们大多不知内情,听得久了也便信了,长此以往十分不利。”
宣平侯对这话表示赞同,“谨言说得对,传的久了,广了,皇上在民间的威信只会消磨殆尽。”
民载舟,亦覆舟。
聪明的在位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你们可有好办法?”长公主身为皇室中人,对此十分在意,而且他们一府与司马毅极亲近,唇亡尺寒的道理她明白。
↑返回顶部↑
“京城中不知从哪里来的传闻,道当今皇上非真龙天子,惹怒上苍, 引天降大祸,皇室子嗣凋零, 家国必将不宁!”
想到近日来的事,郭婵压下心中的震惊,“这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陆谨言摇头,“暂且不知, 不过我已经让冬青去查了。但这传闻像是一夜之间忽然出现的, 而且传的极快,我想或许不出两日,京城中人便无人不晓。”
事实证明,陆谨言的话说的十分保守。因为这一年, 陷入与突厥的战争, 损失不少百姓和财产,随后又爆发疫病, 导致那时京城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千秋宴上,一连折损了皇宫唯一的皇嗣,不少百姓听之信之。
晚间时,连太后都知道了这个传闻,派人送了密旨到长公主府。
此时,郭婵等人正在一起用晚膳。
本来长公主并不知道传闻,见到太后的密旨追问之下才得知。
“这岂有此理,我就觉得从千秋宴开始便透着古怪,我不相信你们不知。如今出现了这样的传闻,分明是有人要对皇上不利,谋图皇位!”长公主说着环视着在场的几人,全都一副心知肚明却又愁眉苦脸的模样。
郭婵看了密旨后叹道:“因为这个传言,太后已经派人将张皇后严密的保护了起来,并且打算下月初五让皇上向上天祈福。”
陆谨言道:“祈福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不过如今京城中传言四起,百姓们大多不知内情,听得久了也便信了,长此以往十分不利。”
宣平侯对这话表示赞同,“谨言说得对,传的久了,广了,皇上在民间的威信只会消磨殆尽。”
民载舟,亦覆舟。
聪明的在位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你们可有好办法?”长公主身为皇室中人,对此十分在意,而且他们一府与司马毅极亲近,唇亡尺寒的道理她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