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借用两个梗:

  柳宗元『韩文公登华而哭,有悲丝泣岐之意,惟沈颜能知之。』

  范仲淹『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多言了,读文是件任君自取的乐事。

  第73章 章七十一

  因民情激亢,提讯暂缓,抚州一事京中已派人彻查。别的忙已经帮不上了,关雨霂便寻了个离牢房近些的客栈,暂居此地等候消息。放人也好,提讯也罢,换监也成,连送去菜市口怕是都无所谓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她总想离她近一些,一刻都不愿错过。

  近几日里她花了好些时间安排好带来京城的百姓,一一派人分批次带回抚州或江陵。这么一大帮子人,有老有少,需求各异,她尽心尽力照顾周全了。大家伙辛辛苦苦遥天路远地来一趟不容易,非亲非故的,靠的全是心意,不可薄待了。等到闲了,她便去归园学堂听孩子们念书。闹市里那么一折腾,怎么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了。那一回她登门,刘管事一眼便认出了来,摸着脑袋说当年怎么就没想到。关雨霂行礼同他致歉,称两年前是怕会打扰学子,并非有意欺瞒。刘管事笑着说不碍事,这地方本来就是她家,而她又是那位帮他们寻了学堂的方大人的妻子,没有麻烦这么一回事。刘管事热情地请她进院子里来,又同她唠了好些家常话,说是学堂沾了两代状元郎的光,去年还中了几个举人哩。孩子们听说方大人出事了,也都挂着一颗心,每天都昂着头在询问进展。生意人自有一套话匣子,关雨霂双手微拢,端坐着听他说了一大通话,竟发现自己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只好一味地点头接着他的好意。最后刘管事说若是想来看看,想转转都没问题。他望着门口那张写有归园学堂的匾,说:「我们小老百姓,帮不上你什么。方夫人若是在此处安心,也算是还了方大人的恩情。」

  她听着书声琅琅,看着孩子们略带稚气的面容,在儿时长大的地方,一时有些感慨。

  读书,考取功名,看似是一条很简单的路。可问题是,考取功名,在朝为官之后,又当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太难了。先是阿爹,再是方致远,她看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前一后迈了进去,一个没能出来,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出来,是一句话都答不上来。

  但读书终究是不坏的。坏的,又当是什么呢?她想了想,觉得若是将一切都怪罪在人心,利益,或是形势之上,未□□于俗套了。她将手放在胸口,感受着心的律动,仰头看向天空四角,心想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道理,最后要做什么,还是自己的事。

  出仕或入仕,都是一种选择吧。

  哪一方,都没有过错。

  世间何来如此分明的对错?又何来诸多逆势而行、造创时势的英雄?

  大家坚守本心已是不易,多番挣扎,不过也就是求个无悔罢了。

  她这么想着,这么问着,度过了一些漫无目的之时日。一日夜里,她正准备入睡,不料外面人声喧闹。她披好了衣服出门查看,发现远处的牢房走水,火光烛天,焮天铄地,烧得夜色熏红。熊熊烈火当前,关雨霂为之所震慑,脑中空白一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