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4 / 7)
能够入朝为官的哪一个都不是傻子,眼看诚亲王铁了心要改革吏治,他们也不会直接上来硬碰硬,谁家的脑袋也值钱啊。
更甚者,如今的改革方向也不是那么激进,虽说侵害了一些利益,但也不是难以接受,毕竟太祖时期的严苛还历历在目,相比起来反倒是好接受一些。
倒是在云太后,小皇帝,云家面前说道是非的人不少,可云骞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凤章这边,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心底生出一股畏惧来。
苏凤章的意思,就是诚亲王的意思,而诚亲王的意思,就代表着小皇帝的意思,如今云太后和云家都支持了,难道他们要指望李太后吗。
瞧着李太后在云太后身后亦步亦趋,言听计从的模样,就知道这是行不通的。
倒是有人想劝说荣亲王出面,可荣亲王从宫中回去之后便再一次病倒了,连他的女婿熙郡王上门都避而不见,其他人更是见不着了。
双方力量差距太大,以至于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得不暂时压制下来,等待机会。
他们不知道的是,等这一场变革开始进行,他们等待的机会只会离得越来越远,苏凤章在其中埋下的伏笔,等几年之后才会展现出来。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再想要反对已经来不及了,温水煮青蛙不外乎如此。
吏治十则传遍大周,比起朝中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民间却多是称颂,老百姓显然不关心官员会不会被裁减,自己得到了好处才是真真切切的。
至于那些被裁减下来的人,自己做的不好,不被人人唾骂就是幸运,更别提其他了。
苏凤章并未将事情做绝,除非是犯事儿的,其他人即使被裁减也并不是取缔了功名,只要考核符合标准,依旧可以入朝为官,只是相比起来严格了一些。
为了做好这件事,他手中掌控的暗卫散布大周,时时刻刻的盯着,以免地方与中央信息差导致最后的失败。
吏治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太上皇的身体却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登基大典之后,王太医明言太上皇最多只能活三五个月,可如今已经过了半年,也算是太医院的医术高明,这才保住这位皇帝性命这么久。
↑返回顶部↑
更甚者,如今的改革方向也不是那么激进,虽说侵害了一些利益,但也不是难以接受,毕竟太祖时期的严苛还历历在目,相比起来反倒是好接受一些。
倒是在云太后,小皇帝,云家面前说道是非的人不少,可云骞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苏凤章这边,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心底生出一股畏惧来。
苏凤章的意思,就是诚亲王的意思,而诚亲王的意思,就代表着小皇帝的意思,如今云太后和云家都支持了,难道他们要指望李太后吗。
瞧着李太后在云太后身后亦步亦趋,言听计从的模样,就知道这是行不通的。
倒是有人想劝说荣亲王出面,可荣亲王从宫中回去之后便再一次病倒了,连他的女婿熙郡王上门都避而不见,其他人更是见不着了。
双方力量差距太大,以至于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得不暂时压制下来,等待机会。
他们不知道的是,等这一场变革开始进行,他们等待的机会只会离得越来越远,苏凤章在其中埋下的伏笔,等几年之后才会展现出来。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再想要反对已经来不及了,温水煮青蛙不外乎如此。
吏治十则传遍大周,比起朝中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民间却多是称颂,老百姓显然不关心官员会不会被裁减,自己得到了好处才是真真切切的。
至于那些被裁减下来的人,自己做的不好,不被人人唾骂就是幸运,更别提其他了。
苏凤章并未将事情做绝,除非是犯事儿的,其他人即使被裁减也并不是取缔了功名,只要考核符合标准,依旧可以入朝为官,只是相比起来严格了一些。
为了做好这件事,他手中掌控的暗卫散布大周,时时刻刻的盯着,以免地方与中央信息差导致最后的失败。
吏治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太上皇的身体却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登基大典之后,王太医明言太上皇最多只能活三五个月,可如今已经过了半年,也算是太医院的医术高明,这才保住这位皇帝性命这么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