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3 / 5)
明珠蒙尘,怕是任何人都会恨得牙痒。
项天璟阅完整个卷宗,一眼便看出了可疑之处。
当年贪污军饷之案,发生在简明光驻守淮安府之时。
简明光曾经挪用了一笔军饷,军饷去向不明,后来离任回京,他因惶恐,又将军饷补上。
但这依旧是挪用军饷,遭人揭发后,简明光便削爵为平民。
卷宗上,简明光的解释是,当地发生了天灾,因朝廷拨款未批,淮安府知府朝他借款救民,他爱民心切,便将刚到手的军饷借了出去,二人约定,待朝廷拨款一到,便用赈灾款将军饷补上。
后淮安府知府得知简明光将要调任,不再驻守淮安,便不想还回军饷,矢口否认找简明光借了军饷。
简明光无奈,只能用自己的钱财补上军饷。
即便如此,仍旧遭人揭发。
案件涉事官员品阶不小,淮安府无力审理,先交由了南直隶审,最后才移交京城。
但移交到京城的时候,金陵那边基本将案件人证物证定了性,大理寺复审的时候,淮安知府否认此事,而简明光身边的人证也亲口指证他私自挪用军饷,和赈灾无关。
一切证据确凿。
后来案件尘埃落定,人证在南直隶意外身亡。
此案再无翻案可能。
简明光郁郁而终。
↑返回顶部↑
项天璟阅完整个卷宗,一眼便看出了可疑之处。
当年贪污军饷之案,发生在简明光驻守淮安府之时。
简明光曾经挪用了一笔军饷,军饷去向不明,后来离任回京,他因惶恐,又将军饷补上。
但这依旧是挪用军饷,遭人揭发后,简明光便削爵为平民。
卷宗上,简明光的解释是,当地发生了天灾,因朝廷拨款未批,淮安府知府朝他借款救民,他爱民心切,便将刚到手的军饷借了出去,二人约定,待朝廷拨款一到,便用赈灾款将军饷补上。
后淮安府知府得知简明光将要调任,不再驻守淮安,便不想还回军饷,矢口否认找简明光借了军饷。
简明光无奈,只能用自己的钱财补上军饷。
即便如此,仍旧遭人揭发。
案件涉事官员品阶不小,淮安府无力审理,先交由了南直隶审,最后才移交京城。
但移交到京城的时候,金陵那边基本将案件人证物证定了性,大理寺复审的时候,淮安知府否认此事,而简明光身边的人证也亲口指证他私自挪用军饷,和赈灾无关。
一切证据确凿。
后来案件尘埃落定,人证在南直隶意外身亡。
此案再无翻案可能。
简明光郁郁而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