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家这边要拔得头筹,不能输了阵仗,不光是借钱给大企业买新的生产线设备,还投了钱买新区的地。从政府和企业口径得到的信息,吴家认为都比杭城的前景更看好,他们在杭城滨江没有这么硬的政府关系。而且这个城市本身就是老牌的工业城市,合作的大企业品牌响彻全国,产品还远销海外。只要新厂建好,设备到位,投产之后,持续盈利一定不成问题。

  “那个新码头是不是除了码头之外,附近都是荒郊野地,距离老城区很远,目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渔村?”庄算好奇的问了一句。

  他看原著里描述过项目的缘起,结合现实世界里那无数反面的例子,证明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那么迅速发展,轻松填满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空白。像深市那种从渔村一跃变成一线大城市,有的地方用十几年可以实现,有的地方可能十几年都还是一片农田。

  庄算不明白这其中的作用原理,只是很肯定吴家参与的这个项目所在的这个城市,没有那么快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先知”的指引之下,庄算很笃定的说道:“吴家和刘家被老爷子误导,大概是觉得加快盖厂子,在新区圈更多的地,未来能获得的利益更大,对不对?”

  白有贤答道:“是的,我研究了一段时间,觉得那个城市的发展看似工业基础扎实有了新码头再造一座新城都不成问题,但传统工业的未来经济增速比起杭城大力推的科技类企业,明显已经落伍,经济带动的作用似乎慢了一些。我有一种不算太准的判断,我认为相比之下,同样一块地,杭城的滨江区地价一定会涨的更快。吴家卖了杭城的地,跑去南方圈码头附近的新区地,就算是低价拿了不少住宅地,也未必划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