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粗粮算下来,老人孩子壮劳力的斤数不一样,反正所有的加一起,差不多每个月能发20石左右,没多少,平摊到人头上不够吃,也就吃个半饱,自个也得买粮。官府能给发六个月。

  但是,就这每月价值不到20两银钱的粗粮,就这官府给发的只能吃半饱的粗粮,也被这任家村的里正给拉走了,拉哪去了不道。

  如果不是遇到小将军,咱们啊,就只能暂时认了,要不回来,指定是要不回来,他不会承认,除非去见官。

  见官很难,谁告打谁三十大板,打完之后官府才审理。就是里正他大儿子,来的那位任子苼,侯府姑爷,又在奉天城当官,咱能告赢吗?人家和童谣镇的县令关系极好。

  宋福生掰开了揉碎了,将任里正的关系网说了一遍。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唏嘘,而是想让大家心里有底,别看咱这次讹人成功了,那只是万幸的事儿。

  想官府为民作主,想讲公平,很难。我们能讹人成功的关键是小将军,而不是因为咱们占理。就是这世道嘛。

  宋阿爷抽着烟袋,在烟雾中眯眼,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

  别看他昨日已经听了福生嘀咕几句,但是具体不明,今个才算真的晓得。

  宋阿爷在心里琢磨着:小将军既然不是小将军了,是国公府少爷,那要不要和福生商量下,赶明种了那个叫什么蒜黄的,要是真种成了,要不要给国公府送些。唉,他们趁啥?只能将自个种的送去些。蒜黄,应该是稀罕物吧?

  大家伙听完分几种反应。

  一种是像宋阿爷一样,纷纷感恩,小将军一次次帮他们,咱都不知该咋报恩。好几个老太太说,都想给小将军供长生牌位。真的,供起来不过分。

  一种是脑子快的,像宋茯苓那样喜爱算账的,马上就反应过来问:

  那位里正老鬼,臭不要脸的,他占了咱20石粗粮,结果搬起石头砸了他自个的脚,还了咱拢共37石细粮?他想每月占20两银子的便宜,结果眼下每月得给咱送来37两银钱的粮食,是这么个帐吧?啊哈哈哈。

  最后一种是破口大骂的,饭都不吃了,就咬牙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