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1 / 2)
皇上对于这些福晋想做的事的想法就是没想法,他这么多弟弟妹妹,和他最亲近的就是茉雅琪,让妹妹从公主变成王,对他来说,真的是都可以的, 唉,相对于弟弟代代相传, 妹妹也是可以的啊。
可惜的是,这世上向来是想的容易做起来难, 说起来容易变成真的难,把公主变成一个王, 拿到朝堂之上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十阿哥果然拉到了九阿哥这个联盟,九阿哥也真的说动了五阿哥、十一阿哥,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对这件事也是秉持着支持的态度, 一个朝堂上, 半数的王爷都同意,这对朝臣们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朝臣反对,无非是祖宗家法啊,女人就应该在后院相夫教子啊——幸好这些满大臣和汉大臣不一样, 学识没那么高,读书没那么多,大道理也说不出来太多,与这些人做对比的,是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汉大臣们。
胤禛从皇子的时候就进入朝堂,在朝堂之上也有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汉大臣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满大臣们在旁边搭腔的,整个朝廷都这么齐心协力的反对,让胤禛都感觉有些莫名奇妙。
在皇家,公主出嫁是下嫁,这一点,即使在清朝,公主被用来联姻也是如此,至于血脉一说,他们爱新觉罗家,这血脉上满蒙汉齐全的很,提任何一个,都是一个笑话。
至于说什么,允许公主成为亲王,有违祖宗立下的规矩,祖宗立下的规矩,胤禛还真不知道有哪一条说不让公主做亲王的。
兄弟生的孩子是爱新觉罗的血脉,那妹妹生出来的,就比兄弟生的差了?他妹妹的三个孩子可都是他养着的。
让胤禛感到惊讶的是,就在朝堂之上争辩的正激烈的时候,本来和这事没有任何关系的庄亲王博果铎竟然也拖着病体到了朝堂之上。
自从康熙皇帝逝世之后,博果铎就病倒了,就连回来祭拜康熙皇帝的嫡长女宁聂里齐格都留了下来,就怕阿玛哪一天突然就去了。
陪着博果铎上朝的人,正是宁聂里齐格。
庄亲王博果铎,别看他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实际上这可是个正宗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这种生物,在没事的时候,就是一个闲置的,但是,有事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的威力了。
这一次的亲王之争,在庄亲王出面摆明车马就是支持皇帝的兄弟们的时候,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结果。
虽然对于庄亲王都病成这样了还上朝支持自己满腹狐疑,胤禛还是很领情的,又是派太医又是赐药,开朝之后,第一个享有这样的待遇的竟然是一个快要死的铁帽子亲王,朝臣心中那叫一个不是滋味,不过大家也算是品出来皇帝的意思了,这位爷对于立了战功的孝宪长公主成为王是很赞同的啊!
皇帝刚刚登基没多久,因为康熙皇帝最后几年改的太子制度,大家对前太子现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好了,被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淹到水沟里,还好被淹的人多,爬起来的也快,这些人在确定了皇室的王爷们,以及皇帝本人对战功卓著的孝宪长公主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能怎么办?现在这个朝廷,他们这些文官的势力可是没有前明那样强大,前明,大臣们不同意一件事,皇帝就只能憋着,现在是,皇帝不同意一件事,他们这些大臣只能憋着!
↑返回顶部↑
可惜的是,这世上向来是想的容易做起来难, 说起来容易变成真的难,把公主变成一个王, 拿到朝堂之上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十阿哥果然拉到了九阿哥这个联盟,九阿哥也真的说动了五阿哥、十一阿哥,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对这件事也是秉持着支持的态度, 一个朝堂上, 半数的王爷都同意,这对朝臣们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朝臣反对,无非是祖宗家法啊,女人就应该在后院相夫教子啊——幸好这些满大臣和汉大臣不一样, 学识没那么高,读书没那么多,大道理也说不出来太多,与这些人做对比的,是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汉大臣们。
胤禛从皇子的时候就进入朝堂,在朝堂之上也有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汉大臣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满大臣们在旁边搭腔的,整个朝廷都这么齐心协力的反对,让胤禛都感觉有些莫名奇妙。
在皇家,公主出嫁是下嫁,这一点,即使在清朝,公主被用来联姻也是如此,至于血脉一说,他们爱新觉罗家,这血脉上满蒙汉齐全的很,提任何一个,都是一个笑话。
至于说什么,允许公主成为亲王,有违祖宗立下的规矩,祖宗立下的规矩,胤禛还真不知道有哪一条说不让公主做亲王的。
兄弟生的孩子是爱新觉罗的血脉,那妹妹生出来的,就比兄弟生的差了?他妹妹的三个孩子可都是他养着的。
让胤禛感到惊讶的是,就在朝堂之上争辩的正激烈的时候,本来和这事没有任何关系的庄亲王博果铎竟然也拖着病体到了朝堂之上。
自从康熙皇帝逝世之后,博果铎就病倒了,就连回来祭拜康熙皇帝的嫡长女宁聂里齐格都留了下来,就怕阿玛哪一天突然就去了。
陪着博果铎上朝的人,正是宁聂里齐格。
庄亲王博果铎,别看他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实际上这可是个正宗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这种生物,在没事的时候,就是一个闲置的,但是,有事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的威力了。
这一次的亲王之争,在庄亲王出面摆明车马就是支持皇帝的兄弟们的时候,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结果。
虽然对于庄亲王都病成这样了还上朝支持自己满腹狐疑,胤禛还是很领情的,又是派太医又是赐药,开朝之后,第一个享有这样的待遇的竟然是一个快要死的铁帽子亲王,朝臣心中那叫一个不是滋味,不过大家也算是品出来皇帝的意思了,这位爷对于立了战功的孝宪长公主成为王是很赞同的啊!
皇帝刚刚登基没多久,因为康熙皇帝最后几年改的太子制度,大家对前太子现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好了,被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淹到水沟里,还好被淹的人多,爬起来的也快,这些人在确定了皇室的王爷们,以及皇帝本人对战功卓著的孝宪长公主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能怎么办?现在这个朝廷,他们这些文官的势力可是没有前明那样强大,前明,大臣们不同意一件事,皇帝就只能憋着,现在是,皇帝不同意一件事,他们这些大臣只能憋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