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不是面对陪着他奋斗的人的时候,康熙皇帝的脑子还是相当清楚的,他在仔细了解了情况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统一整个大清的税收,为了这个事,考量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把做方案的工作依然交给了太子胤禛。

  如果不是这事,京城的王公贵族们几乎都忘记了他们还有个太子爷这回事,唉,这也怨不得他们,实在是这太子爷太没有存在感了。

  统一税收这种事其实无非就是平衡好地方和京城的各项利益分配,想要做得好,首先要解决的其实不是官员的贪腐,而是那些不在朝廷正式发工资的公务员们。

  有科举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呢?是不过科举,你就没有做官的权利,在这个时代,除了官还有为数众多的吏存在,一个一个的官吏团体就组成了一个个的遍布各个地方的网络,最后成就一个国家。

  这些吏除了官员自带的师爷之外,都是一些在本地根深蒂固的人占据着的,给他们发工资的是一地的县官,而真正掌握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的是这些人,可以说,除了田赋他们不敢伸手太过,其它的方面还真是他们一手遮天。

  所以啊,不要小看一个地方的吏。

  想要做一个吏,条件当然也是相当的高的,首先要是获得一定功名的读书人,其次要是本地人,更为重要的是除了那些大户之外,想要成为一个吏,你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这样的好处是,不管怎么折腾,这个地方的权利还是在读书人手里。

  读书人不一定就是好人,尤其是当读书人要使坏的时候,绝对是坏的让你咬牙切齿。

  而在这条富庶的运河两岸,胤禛所见官吏狼鼠一窝的不在少数,各种税收繁多,种类的繁杂让胤禛叹为观止,这些收入如果是入了国库的账上,胤禛可能会好受一些,但是实际上,这些收入十有□□是进了他们私人的腰包,这就让整个大清都是他们家的胤禛格外的愤怒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