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不能怪康熙皇帝,毕竟他们爱新觉罗氏到他这一代,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少年继位,鳌拜专权,到了能生孩子的时候,孩子又多有夭折,恰逢三藩之乱,南明朝廷也死灰复燃,种种乱局让康熙皇帝本人都时时害怕出现什么危机,继承人自然要早早确立,并要确保皇权在他出现什么危险的时候可以平稳的传递下去。

  最后就造成了现在的皇太子权势过大的情况,大到什么程度呢?皇太子可以自行下谕旨,而地方官员不用请示皇帝就照办。

  大概任何皇帝都无法忍受这种权力脱出控制的事态,更让康熙皇帝本人感觉不爽的是,这种情况还是他本人一手造成的。

  对于皇太子胤礽来说,他最失于考虑的是,他不可能永远都是一个不管做什么都会被包容的孩子。

  同样的打人动作,小孩子做出来只有可爱和好笑,而由一个成人做出来,就让对方有了威胁感。

  康熙皇帝对太子有了不满,又不愿意对太子动手,就只能剪除他的势力,同时还开始扶持成年皇子,使之形成对立之势。

  胤禛的请求恰好符合了正在清除太子势力的缺少人手康熙皇帝的需要,自此之后,胤禛终于脱离了打酱油的身份定位,开始了忙忙碌碌的四处奔波生涯,说白了,就是一块万能的砖,康熙皇帝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得到哪里。

  苏莹对于所谓的九曲十八弯的政治斗争一向不怎么开窍,所以,她也懒得在上面费什么心思,而是转向了借助海上商路以及陆上商路建立一个情报系统。

  还有一个需要提到的是歌舞剧苑,自从歌舞剧苑形成规模,慢慢发扬光大,还慢慢的开始邀请几大派的戏剧班子去表演,杂技表演、幻术(魔术)表演更是难得成了固定的表演项目,甚至本来只作为配乐的乐师们也在王乐师的□□下可以以乐团的形式来一场听觉盛宴的演出,这种种,让歌舞剧苑成了一个百花齐放,让这些行当都以登上这个舞台为耀,也吸引京城百姓,甚至让京城百姓可以日常吹牛的地方。

  据说京城百姓有那么一个吹牛的方式是,我曾经把歌舞剧苑的所有项目都看遍了,周边人一听这话,绝对投来艳羡的目光,还会拉着人求票。

  可以说,不断的推陈出新,形成经典,让京城的百姓对歌舞剧苑念念不忘好评不断,最终成了一个艺术的圣殿。

  尤其是歌舞剧苑的后台让它免除了很多麻烦,不曾经受磨练就会处于一种比较纯净的环境之中,也不会对外来的事务太过排斥,这也让外来的各种精彩节目有了公平竞争的空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