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此张鹤规定,凡是三等户及以上的不卖,四五等户,一日也只能买五升。以一个壮汉一日三餐来算,一日也不过一升米,五升正好是五口之家一日的口粮。

  而消息传出去后,不仅仅是清河村的村民,连附近的村子的村民都要冒着雨来买米。夏纪娘本盘算着二十石米除了自家留着食用的救命粮食外,也卖得差不多了,可她往谷匣一看,却发现米似乎不曾少过。

  夏纪娘深吸了一口气,不知怎的便想到了张鹤。不过她知道自己的这种猜测有些不可思议,便也没再往下想。

  而张鹤似乎也懂得适可而止,停止偷偷地往谷匣中放米,很快,夏纪娘便发现米数正常了,而之前的一切仿佛是她看错了。

  没米后,夏纪娘以红薯代替米,以一文钱两个红薯的价格出售。一升米价格为五至七文,而搁在如今已经升至十几二十文,可红薯的价格却较于米价低了五倍!

  两个红薯已经够一个大人吃饱一顿,一家五口一日也不过花费十文钱,他们自然是十分乐意,争先来买红薯。到了此时,他们才发现红薯、土豆才是真正的救命粮,他们再也不敢认为红薯、土豆不是两税的主要征缴对象便轻视它们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到这里了!

  第114章 江生

  大雨停歇后, 抚州的官民都松了一口气, 若是再这么下去, 小灾怕是要成大灾。而清河村周围的许多下等户靠着向张鹤买米买粮, 也囤积了两个月的粮食量,经过这样的天灾, 秋税减税是一定的,他们也不必担心因收成差便会饿死。

  倒是别的地方有百姓因米价上升买不起米, 便迫不得已变卖良田, 豪民趁机低价收买, 使得下等户变客户,中等户变下等户。

  太府寺少卿张廷轩上书指出了天灾过后朝廷存在的一些弊端依旧未曾改变, 而百姓因丰收后急于将谷粮换成钱缗, 导致储存的粮食不多,天灾发生时,他们便高估了灾害的严重后果, 对粮食进行哄抢,导致米价升高等。

  与此同时, 各地的仓储制度也不够完善, 导致常平仓这样的救济仓被挪作他用的情况多有发生, 而这并非是惩治贪官污吏便能阻止的,主要还是靠制度的完善。

  对此,他提出免收五等户以及客户的赋税,免除他们的徭役;加拨给工部、少府监等工程性部门的钱缗,以备他们在水利工程、农器器具的改造与创新方面能有好的作为;还有增设地方性以及村社级别的村仓;官府以提供新作物的种子, 又不收取该部分作物的赋税为号召、组织百姓种植新的作物,官府也可收购这样的作物作为备荒之用……等多项建议。

  除了免受五等户以及客户的赋税、免除他们的徭役这一项备受争议,惹得大部分官吏热议外,其余的倒是没有多少争议。而太子代替皇帝去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后回来,便欣然地接受了他的部分建议。

  皇帝对太子妥善地处理好朝政而颇为满意,认为自己没选错人。倒是嘉王被张廷轩这一出新作物的牌打得措手不及,恨得牙痒痒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