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1 / 3)
因在春季种植,受气候影响,它的亩产量比早冬薯要多了近一千公斤。十亩的产量便有两万七千多公斤,除了惯例收起来一些储备外,还有两万多公斤的土豆堆满了她家的粮库与空房。
夏纪娘也有不详的预感,她道:“水快要漫过秧苗了,晚禾的收成本就要损失了,若是还不停雨,怕是要少五成以上了。”按照水灾的程度,水只是漫过田稼,而未损及房屋、房舍只能算是轻微的水灾,若是水漫过屋舍,冲毁房屋,那才是大灾,谁也逃不掉。
好在张鹤扩建宅邸时,也注意排水的问题,下在庭院中的雨水都顺着暗渠流向了清河,倒是她的海棠树枝叶被雨水打落了不少。
张鹤道:“好在山芋耐旱耐涝,即便晚禾收成不好,我们也还有山芋。”
“二郎倒是想得开。”
张鹤没跟夏纪娘提她的系统仓库里不仅是红薯、土豆、稻谷,还有大豆、豌豆、萝卜等,即便来年也欠收,她们还是不会饿死的。她本来只是为了留种与减少别人的怀疑,却没想到这种时候派上了用场。
“抚州的雨都这么大了,也不知江淮两岸如何。”
张鹤摇了摇头,她知道每一年江淮地区都会有大小程度不一的水灾,毕竟连后世的水利工程众多的情况下也未能杜绝水灾,更别说如今了。除了江淮两岸、黄河沿岸与湖南等地也怕是有水灾,至于沿海的岭南道与江南东道便是少不了台风的破坏的了。
夏纪娘估算了一下时辰,又听见屋内小花生的哭声,她对张鹤道:“二郎快去看看乳娘是否送乳-汁来了。”
张鹤道:“今日的还没送来吗?”
“可不是,比平日晚了许多,我本以为我算错了时辰,可花生都哭了,她饿肚子时总比我们要准时。”夏纪娘边说边回到屋内。
张鹤只好从墙角处抓起油纸伞穿过廊庑跑到门口去,朝外张望了会儿,也没看见人影。她回去道:“先给花生弄些蛋羹或土豆泥吃着吧,否则也不知要等到何时才送来。”
夏纪娘也犯嘀咕:“可是出什么事了?”
稍晚些时候,那乳娘的家里来了人,老妇人一脸歉然地对夏纪娘道:“家中艰食,近日所产的乳-汁便少了些,好不容易才凑出这么点……”
夏纪娘看着碗中掺着雨水的半碗,问道:“我们不是每个月都给不少粮食的吗,为何还会艰食?”
↑返回顶部↑
夏纪娘也有不详的预感,她道:“水快要漫过秧苗了,晚禾的收成本就要损失了,若是还不停雨,怕是要少五成以上了。”按照水灾的程度,水只是漫过田稼,而未损及房屋、房舍只能算是轻微的水灾,若是水漫过屋舍,冲毁房屋,那才是大灾,谁也逃不掉。
好在张鹤扩建宅邸时,也注意排水的问题,下在庭院中的雨水都顺着暗渠流向了清河,倒是她的海棠树枝叶被雨水打落了不少。
张鹤道:“好在山芋耐旱耐涝,即便晚禾收成不好,我们也还有山芋。”
“二郎倒是想得开。”
张鹤没跟夏纪娘提她的系统仓库里不仅是红薯、土豆、稻谷,还有大豆、豌豆、萝卜等,即便来年也欠收,她们还是不会饿死的。她本来只是为了留种与减少别人的怀疑,却没想到这种时候派上了用场。
“抚州的雨都这么大了,也不知江淮两岸如何。”
张鹤摇了摇头,她知道每一年江淮地区都会有大小程度不一的水灾,毕竟连后世的水利工程众多的情况下也未能杜绝水灾,更别说如今了。除了江淮两岸、黄河沿岸与湖南等地也怕是有水灾,至于沿海的岭南道与江南东道便是少不了台风的破坏的了。
夏纪娘估算了一下时辰,又听见屋内小花生的哭声,她对张鹤道:“二郎快去看看乳娘是否送乳-汁来了。”
张鹤道:“今日的还没送来吗?”
“可不是,比平日晚了许多,我本以为我算错了时辰,可花生都哭了,她饿肚子时总比我们要准时。”夏纪娘边说边回到屋内。
张鹤只好从墙角处抓起油纸伞穿过廊庑跑到门口去,朝外张望了会儿,也没看见人影。她回去道:“先给花生弄些蛋羹或土豆泥吃着吧,否则也不知要等到何时才送来。”
夏纪娘也犯嘀咕:“可是出什么事了?”
稍晚些时候,那乳娘的家里来了人,老妇人一脸歉然地对夏纪娘道:“家中艰食,近日所产的乳-汁便少了些,好不容易才凑出这么点……”
夏纪娘看着碗中掺着雨水的半碗,问道:“我们不是每个月都给不少粮食的吗,为何还会艰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