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1 / 2)
“哦?怎么回答的?”
“他说……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医生虽然能从物质角度决定人们的生死,但是真正能够引导这个社会、能够引导这个社会里人们意识上‘生死’的,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才十七岁。”
“所以,他是想要成为那种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吗?”
“也许吧。”
……
1935年年末,针对银行家们争论愈演愈烈。以大名鼎鼎的摩根财团为首的一众金融界巨头最终被调查委员会指控当初把美国推向战争的人里,除了军火商们,他们也有份儿,因为他们想要收回借出去的巨额款项。
尽管金融领域的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被牵连进来,但奈伊并不慌张,因为调查委员会已经把这些巨头们的账本全部地毯式清查了,甚至连他们的信件、电报也通通没有放过,相信最终一定会让那些巨头们哑口无言的。
然而这些举措彻底惹恼了摩根家族的人,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在1936年一开年,便展开了决战。
1936年1月7日,听证会再次召开,摩根家族的高层、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等一众大银行家们全部到场,由于人数太多以至于不得不把听证会众议院大楼的中心会议室来举行。
当然,奥利弗对于这种来势汹汹的场面是喜闻乐见的。
甚至在听证会召开的前一天,委员会和这些银行家们就已经展开了斗法。
这些金融大佬们请了一众记者到酒店大套房来了场战前吹风会,奈伊也不甘示弱地对着全国观众发表了广播讲话——
“在我们开始把美国的中立政策扩展到可以允许为了商业利益对参战国进行贷款的时候,协约国就知道美国最终会怎样做,他们比我们更清楚,钱袋子投向哪里,美国的军队和政策就会去向哪里!”[3]
对于奈伊的这通广播演讲,摩根集团当即便发表了一份长达九页纸的声明来驳斥——
“我们特别注意保证这些贷款的性质,因为这会给人们造成这一一种印象——如果美国不参战,协约国的贷款将一分钱也收不回来。这些放贷者鼓动政府参战,以免他们的贷款有去无回,这种奇谈怪论毫无道理!这些贷款一直收益良好,没人会担心它的安全性。”[4]
↑返回顶部↑
“他说……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医生虽然能从物质角度决定人们的生死,但是真正能够引导这个社会、能够引导这个社会里人们意识上‘生死’的,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才十七岁。”
“所以,他是想要成为那种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吗?”
“也许吧。”
……
1935年年末,针对银行家们争论愈演愈烈。以大名鼎鼎的摩根财团为首的一众金融界巨头最终被调查委员会指控当初把美国推向战争的人里,除了军火商们,他们也有份儿,因为他们想要收回借出去的巨额款项。
尽管金融领域的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被牵连进来,但奈伊并不慌张,因为调查委员会已经把这些巨头们的账本全部地毯式清查了,甚至连他们的信件、电报也通通没有放过,相信最终一定会让那些巨头们哑口无言的。
然而这些举措彻底惹恼了摩根家族的人,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在1936年一开年,便展开了决战。
1936年1月7日,听证会再次召开,摩根家族的高层、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等一众大银行家们全部到场,由于人数太多以至于不得不把听证会众议院大楼的中心会议室来举行。
当然,奥利弗对于这种来势汹汹的场面是喜闻乐见的。
甚至在听证会召开的前一天,委员会和这些银行家们就已经展开了斗法。
这些金融大佬们请了一众记者到酒店大套房来了场战前吹风会,奈伊也不甘示弱地对着全国观众发表了广播讲话——
“在我们开始把美国的中立政策扩展到可以允许为了商业利益对参战国进行贷款的时候,协约国就知道美国最终会怎样做,他们比我们更清楚,钱袋子投向哪里,美国的军队和政策就会去向哪里!”[3]
对于奈伊的这通广播演讲,摩根集团当即便发表了一份长达九页纸的声明来驳斥——
“我们特别注意保证这些贷款的性质,因为这会给人们造成这一一种印象——如果美国不参战,协约国的贷款将一分钱也收不回来。这些放贷者鼓动政府参战,以免他们的贷款有去无回,这种奇谈怪论毫无道理!这些贷款一直收益良好,没人会担心它的安全性。”[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