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朱元璋瓦解元王势力的关键,但这种制度同样会让大明的制度难以推行。朝中重臣即便派过去了也无法发挥好作用,且那种处处被挟制的局面也不会有人愿意掺和进去。
然而派个无足轻重的人前去明显又会叫西南部族怀疑他到底是不是诚心想要招揽,混乱的局面也需要一个能臣控制。
朱元璋思虑良久,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李文忠,朱英。
一个是他的外甥,一个是他的义子,都是在朝中颇有人望能够压得住西南的,文武上也不弱于朝中臣子。
他是个念情的人,原本是计划让他二人随其他将军北伐积累军功,累功晋爵的。但如今西南需要一个主事人,便只能指一个去镇守西南了。
朱元璋的笔悬停半空许久也没能做出决定,终于轻叹了一口气吩咐道:“传李文忠和朱英进宫见朕。”
两个少年人被他赐座坐在了他面前,都有些局促不安却极力克制的样子。
朱元璋原本是更属意于朱英的,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在战乱中熬坏了身子不能再远行,每日里咳嗽服药,消瘦德只剩一把胡子了。李文忠是李贞唯一的亲人了,父亲都是这样情态了自然该尽孝身边,若去了西南镇守,怕是只能几年回京述职时才能见上一面,朱元璋实在不忍李贞如此凄苦。
但
朱元璋的视线落在朱英的身上,他的神情较之李文忠更为坚毅,但到底只有十三岁,脸上依然没能脱去稚嫩——朱英是有能力,可年龄太小怕是会被部族欺瞒。
且义子这个身份实在尴尬,有皇子之名无皇子之实,如今姜妍又已经有孕,朱英在京城里可以被高看一眼,到了西南怕是不如李文忠这个皇帝亲外甥身份好用。
“我唤你们来是为了定下西南出使者。”朱元璋受情感影响还是无法抉择,便毫无隐瞒地向二人一五一十地诉说了利害:
“西南艰苦,可较之北伐到底安全不少,土著部族或许会为难你们,但比起北伐的风餐露宿血战厮杀立下功劳,或许会简单许多。当然,即便安排你们两去北伐,我也会让各位将军多照顾着你们两个子侄辈的孩子,累功较之西南会缓慢,但上升空间怕是大不少。”
“我派你们去西南,自然会给你们一个镇滇侯的爵位服众。只是去了西南怕是久不能回京,一个固定的主事人是能够安抚西南部众最好的办法,文忠,这也是我没有直接定下你的原因,但阿英又太年幼,怕是压不下众人。你们自己做决定吧。”
听他说前部分,李文忠颇为意动,但说到后半,他的神情又冷淡了下来。想起了卧病的老父,他的脸上便已经露出了拒绝的意思。 ↑返回顶部↑
然而派个无足轻重的人前去明显又会叫西南部族怀疑他到底是不是诚心想要招揽,混乱的局面也需要一个能臣控制。
朱元璋思虑良久,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李文忠,朱英。
一个是他的外甥,一个是他的义子,都是在朝中颇有人望能够压得住西南的,文武上也不弱于朝中臣子。
他是个念情的人,原本是计划让他二人随其他将军北伐积累军功,累功晋爵的。但如今西南需要一个主事人,便只能指一个去镇守西南了。
朱元璋的笔悬停半空许久也没能做出决定,终于轻叹了一口气吩咐道:“传李文忠和朱英进宫见朕。”
两个少年人被他赐座坐在了他面前,都有些局促不安却极力克制的样子。
朱元璋原本是更属意于朱英的,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在战乱中熬坏了身子不能再远行,每日里咳嗽服药,消瘦德只剩一把胡子了。李文忠是李贞唯一的亲人了,父亲都是这样情态了自然该尽孝身边,若去了西南镇守,怕是只能几年回京述职时才能见上一面,朱元璋实在不忍李贞如此凄苦。
但
朱元璋的视线落在朱英的身上,他的神情较之李文忠更为坚毅,但到底只有十三岁,脸上依然没能脱去稚嫩——朱英是有能力,可年龄太小怕是会被部族欺瞒。
且义子这个身份实在尴尬,有皇子之名无皇子之实,如今姜妍又已经有孕,朱英在京城里可以被高看一眼,到了西南怕是不如李文忠这个皇帝亲外甥身份好用。
“我唤你们来是为了定下西南出使者。”朱元璋受情感影响还是无法抉择,便毫无隐瞒地向二人一五一十地诉说了利害:
“西南艰苦,可较之北伐到底安全不少,土著部族或许会为难你们,但比起北伐的风餐露宿血战厮杀立下功劳,或许会简单许多。当然,即便安排你们两去北伐,我也会让各位将军多照顾着你们两个子侄辈的孩子,累功较之西南会缓慢,但上升空间怕是大不少。”
“我派你们去西南,自然会给你们一个镇滇侯的爵位服众。只是去了西南怕是久不能回京,一个固定的主事人是能够安抚西南部众最好的办法,文忠,这也是我没有直接定下你的原因,但阿英又太年幼,怕是压不下众人。你们自己做决定吧。”
听他说前部分,李文忠颇为意动,但说到后半,他的神情又冷淡了下来。想起了卧病的老父,他的脸上便已经露出了拒绝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