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2)
朱元璋望着她跑离的背影但笑不语,转念却是想到了外甥李文忠与养子朱英,原本没有确认姜妍真的能够变作人形时,他是有考虑过从他二人中选一人做继承人的。他们两一直都被教导得很好,也因是在军中成长起来的,在武将之间名望颇高。
只是他们到底不曾立下过什么确实功劳,开国时没有得到封赏,如今也只是作为皇亲一般的存在,处境略有些尴尬。
可即便不再作为他的继承人,朱元璋也对外甥和养子颇为偏爱,倒是要想个主意让他二人立功,好有个理由封官进爵了。
午朝时,姜妍同朱元璋一起去了
,她也没做什么掩饰,穿了皇后的简装,只坐在安排在朱元璋身侧的座椅上不发一言地听官员们汇报进度和问题。
朱元璋将奏折上的问题一一批了,又说了对这次中举考生的安排。他们大多是安排去六部做抄录官吏熟悉政事,等到用事的时候再让他们去理事,看能力政绩再做安排。一甲中的榜眼探花则都安排去了国子监。
这都是通常的安排,榜眼探花都是全才型的人物,安排去国子监清贵有好名声,再要在六部任事也可不用再从底层做起,国子监中的众多贵族学子也可让他们扩充人脉。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又淡淡地加了一句:“当然了,榜眼与探花同去国子监任职,状元自然不例外。阿妍,你愿意去向学子授课吗?”
这事他不曾向姜妍提起过,姜妍有些困惑,但还是点头应了下来。工会的事已步上正轨,不用她再过于干涉,后宫的小事差不多也无需她操心自有管理。朱元璋许是怕她在宫中过于闲闷才这样安排的。
国子监就是依皇宫而建的,安全也不是问题,教书授课这样一个工作她还挺乐意做的。
她没觉出有什么不对,李善长那边文官一伙可是炸开了锅了,国子监这个地方的官员是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未来大明朝的栋梁之才可有许多都出自国子监。
这些学子本身身份就都颇高,出来做官,是谁的门生就又一次拉开了差距。比如李善长就在每月的授课时对他濠州一脉的学子照顾有加,这些人学成做官也都喜欢称他为老师。自称李善长门生行走官场更加方便,行事时,旁人单看李善长的面子都要给他行方便。 ↑返回顶部↑
只是他们到底不曾立下过什么确实功劳,开国时没有得到封赏,如今也只是作为皇亲一般的存在,处境略有些尴尬。
可即便不再作为他的继承人,朱元璋也对外甥和养子颇为偏爱,倒是要想个主意让他二人立功,好有个理由封官进爵了。
午朝时,姜妍同朱元璋一起去了
,她也没做什么掩饰,穿了皇后的简装,只坐在安排在朱元璋身侧的座椅上不发一言地听官员们汇报进度和问题。
朱元璋将奏折上的问题一一批了,又说了对这次中举考生的安排。他们大多是安排去六部做抄录官吏熟悉政事,等到用事的时候再让他们去理事,看能力政绩再做安排。一甲中的榜眼探花则都安排去了国子监。
这都是通常的安排,榜眼探花都是全才型的人物,安排去国子监清贵有好名声,再要在六部任事也可不用再从底层做起,国子监中的众多贵族学子也可让他们扩充人脉。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又淡淡地加了一句:“当然了,榜眼与探花同去国子监任职,状元自然不例外。阿妍,你愿意去向学子授课吗?”
这事他不曾向姜妍提起过,姜妍有些困惑,但还是点头应了下来。工会的事已步上正轨,不用她再过于干涉,后宫的小事差不多也无需她操心自有管理。朱元璋许是怕她在宫中过于闲闷才这样安排的。
国子监就是依皇宫而建的,安全也不是问题,教书授课这样一个工作她还挺乐意做的。
她没觉出有什么不对,李善长那边文官一伙可是炸开了锅了,国子监这个地方的官员是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未来大明朝的栋梁之才可有许多都出自国子监。
这些学子本身身份就都颇高,出来做官,是谁的门生就又一次拉开了差距。比如李善长就在每月的授课时对他濠州一脉的学子照顾有加,这些人学成做官也都喜欢称他为老师。自称李善长门生行走官场更加方便,行事时,旁人单看李善长的面子都要给他行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