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得了消息的周边各方将军服李察罕,却不怎么认可王保保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子,从前他得了李察罕的青眼才在议政时有一席之地,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战绩,怎么就能担统领大军的统帅了?

  他们自己闹了起来,王保保要想压住他们又得费一番力气,元军军队的损伤也需要时间恢复,倒也给了张士诚休养生息招兵买马的时间。

  等到朱元璋接到陈友谅成为徐寿辉二把手的消息的时候,王保保终于压下了军中不服他的声音,张士诚也成长到与杀他兄弟的元军有一战之力的地步了。

  西有张士诚扛住元军,朱元璋留下了汤和与几个战将在滁州守城,自己与徐达赵普胜带着十万大军挥师南下。

  第三十三章

  西边跟随张士诚起义的大都是原本就干着走私买卖的走私商, 他们这行一讲究诚, 讲究义, 做生意诚心,对朋友仗义才能让别人服他。张士诚明显诚义二字都占了, 因此他不怕死的朋友遍布各处,利益被元朝压榨到无法维生时,他一呼之下便有许多人都跟随着他反抗强元暴.政。

  他吃到了起义的甜头,急急地便要建国。然而不怕死并不代表有本事,这些人不会背叛他, 却不代表他们有本事替张士诚维持好他的大周国。

  并且, 一开始张士诚作为私盐商人招募盐商盐贩的限制性,让他招募的范围小了许多, 所以他虽然靠着暴动攻下了泰州, 在高邮建了国, 却一时没法获得更多的青壮壮大军队——百姓对他这种私盐贩子不太信任, 在他稳定住泰州前难以从平民中招来青壮, 若是强招又如竭泽而渔, 他怕泰州百姓纷纷逃亡,那他才是真的完蛋了。

  他吃了一个大亏, 因而元军刚刚撤离, 他便在泰州宣传施行起了仁政,免除了百姓所有赋税,让他们休养生息。泰州百姓因此感激万分,为他修建祠堂, 也渐渐有感激他的青壮愿意投入他的军中了。

  只不过他这样的做法叫朱元璋看了颇为好笑。现在张士诚是可以靠着吃他从前攒下的老本维持下去,不收赋税。但养军最耗钱粮,若是老本被吃完了突然又向百姓收税了,怕是泰州内就要怨声载道了。人人都不嫌钱粮多,哪怕到时候张士诚只收一成,旁人怕是都要议论他利用完人心就抛却了。

  至于南方的徐寿辉则是与刘福通同样的白莲教红巾军,白莲教最不缺的便是人手,又有彭莹玉培养出来的徒儿协助他,刘福通做了出头鸟被元军打压得只能修整,他这一支倒成了如今乱世中最强大的起义军。

  作为皇帝的徐寿辉本人却不是个有大胸襟的人,他靠着彭莹玉的“普”党稳坐帝位,并不担心这些莽汉似的人物敢如何,却怕彭莹玉与他起了矛盾把他这个皇帝给废了,面上保持着对彭莹玉的尊重亲近,心中却一直琢磨着如何除去彭莹玉。

  他只说自己最信赖的只有彭莹玉,想尽办法把危险的任务都交给他,终于彭莹玉救援旁人时被围城身死,他便假惺惺地落泪写了几篇悼词,倒真叫别人信了他是痛悔。

  只不过彭莹玉死了,帮他挡住明枪暗箭的人便没有了。丞相倪文俊自诩文韬武略,从前有彭莹玉挡着他没法对徐寿辉下手,如今彭莹玉已死,他便谋划着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然而消息走漏,他在徐寿辉的追杀下从汉阳逃往黄州。

  黄州是陈友谅的辖区,倪文俊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又一路提拔着他成为了大将,他深信陈友谅一定会护住他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