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位亲信大臣观察着赵祧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薛枢密使他为人素来谦和有礼,从无跋扈逾越的言行……”

  赵祧一哂,“薛崇越那么聪明,他难道会不知仁德比武威更能服众的道理么?”

  若是有了仁德,又有了军权,还得了民心,离黄袍加身还远么?

  但赵祧面上没有显露出任何对于薛崇越的不满,反而愈发频繁地在人前提及对恩师的感怀崇敬之意。因着这份“感怀”,几年后,赵祧甚至破例升任薛崇越唯一的儿子薛复为京西北路的忠武军节度使。

  赵祧太了解自己的老师,也太明白薛崇越不够了解他,对这两点的领悟使得他在这场权力的暗战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世人皆以为,导致薛氏一族倾覆的紫宸殿之变是片刻之间发生的,于是纷纷将猜疑的矛头指向了那晚毅宗赵祧与薛崇越倾谈的内容。

  殊不知,为了准备这一场“倾谈”,赵祧已经准备多年。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倾谈,只有皇帝对功高震主的宰执的宣判。

  是夜,薛崇越在禁中内省已经歇下,忽然被内侍叫醒,道是官家接到急报请相公速速前去商议。

  薛崇越此时已经年过半百,虽然显露出老态,却不像寻常的老人那般暮气沉沉,入殿行礼时的腰杆依旧从容挺直。

  赵祧高坐于丹壁上的龙椅之上,垂着眼,向下斜睨,冷冷扔下一份言官的弹劾在薛崇越面前。

  弹劾奏疏上写道:“忠武军节度使薛复私传报朝廷机密,惑乱军心。情涉朝廷机密,重奏裁。”

  弹劾的言官是贾岩松,赵祧嫔御贾美人的弟弟。

  离上辈子的记忆过去了近四十年,可是薛崇越第一眼看见这份奏疏,便觉得恍惚在哪里听过同样的论调。

  他想不起来,也顾不得想。电光火石间的刹那间,万事显露得雪彻无疑——赵祧甚至不惜动用外戚来对付自己。

  薛崇越知道自己的儿子,薛复空有一身的忠勇,却并不太聪明。赵祧要对付自己,从独子薛复下手无疑是更好的办法。赵祧此刻忽然发难,也不知道薛复此刻的景况如何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