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点的都是差不多的菜,所以上的很快。

  红艳艳的麻辣熝豆腐,汪着一层油,又香又烫;腊味斩成不大不小的块儿,下面垫了芋头条上锅蒸,原汁原味。腊味特有的咸鲜味飘来,喷香诱人。白肉片紧实而飞薄,用筷子拎起一片能透过灯影,蘸水没有浇在上面,另配了个土陶碟儿盛着。汤是笋干咸菜汤,都是菜园子自晒的,只用油盐糖炒一炒,煮汤便很是好喝。米饭是煮得半熟之后在放在蒸笼上再炊熟的,微黄松软,格外多汁。两碗饭热腾腾,盛得冒尖,一点折扣都不打。

  这熝豆腐便是熬豆腐,很有点后世麻婆豆腐的意思。半肥瘦的肉末在锅里煸出油,肉粒炸得酥黄时,再下豆酱、葱姜、黄酒、盐和清水熬出红汤来。待汤汁滚沸收浓再推入豆腐块,文火熬着,起锅前再重重撒下川花椒末,又烫又麻,一口豆腐恨不得送下去三口饭。

  《水浒》里不吃荤腥的戴宗在朱贵的酒肆吃的便是这道菜。因豆腐价廉,味重又能下饭,连梁山好汉都喜欢得很。

  苏蘅一边吃,一边感叹,可惜本朝是不能吃牛的。否则要是用炸酥了的牛肉粒熬豆腐,会有一股子奶香味,尤妙。

  苏蘅特别喜欢吃豆腐,小时候看书看到主角吃豆腐都馋得不行。

  印象尤其深的是教科书里的内容,譬如说萧红写东北人吃“豆腐切上点青辣椒圈,蘸辣椒油,拌大酱、小葱,要多浪费两碗苞米大芸豆粥”;又譬如老舍写祥子吃老豆腐,雪白的热豆腐就着“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辣椒油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一路吃得汗湿了裤腰。

  那一刻苏蘅恨不得魂穿祥子,馋得一节课都在想,那得有多好吃呀!

  这熝豆腐一吃就知道很是新鲜,绵软细滑,豆香回甜,即便是浓重麻辣的调味也没完全掩盖黄豆和卤水本身的清香。

  若是春天,这样新鲜的豆腐切成小块儿,在滚水里汆过捞起。顺便把颜色紫赤、芽叶未舒的嫩香椿头烫一烫,切成香椿碎末,加上细盐、芝麻香油拌匀,简单而美味,是道极清爽的小菜。

  薛恪夹了一片薄薄的白肉,蘸了蘸料水,搁到苏蘅的碗里,道:“这肉不腻,你尝一尝。”

  苏蘅一尝,眼睛亮起来。

  肉质紧实,肥的地方不腻,瘦的地方不发柴,果然好吃!

  煮肉的时候土灶里的火要烧得旺,水里放姜芥蒜,方方正正的带皮五花肉用稻草扎得紧紧的,在大锅里煮熟便可以捞起来。与后世放凉吃的白肉片儿不同,店家趁热便将肉片好,盘子里码得齐齐整整,配了一碟蒜、酱油、卤虾油、椒油调的汁儿端上来。凉菜吃起来好下酒,这样热热端上来,就方便下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