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古代这些溃败乱军的危害阮青山可是比谁都了解,毕竟猎爹就是让十几个逃兵给顺手害死的,所以在这阵子追缴逃兵,他最是卖力。

  汗血宝马大奔都跑软了脚,换了好几匹马,追杀了三天三夜的溃军,可是这些逃兵奸滑的很,一路一路分兵下去变成了十来个人,几个人一起的小队,化整为零,钻山过河,还有装成普通百姓想要蒙混过关的,庆国地域还很复杂,山川河谷数不胜数,跟他们斗智斗勇,逮起来太费劲,还半点儿放松不得,不然这些缓口气儿的逃兵们又有时间祸害百姓了。

  最后这几万散落各处的残兵败将,哪怕阮青山穷追猛打,谢瑾玉也亲自上阵组织人在水源路口粮食点围追堵截,也硬是花了好几个月才大概围剿干净,比那场大胜打的还要累。

  阮青山都不由得庆幸这些傻子居然傻乎乎的聚在一起组成联军跟他们打决战,如果把主席的游击战用出来,就这地形和这些滑溜溜的油子兵绝对能把他们拖死。

  所以这些藩王搜刮钱粮养这么多兵马,仍然打不下庆国都城还是有道理的,就这智商难怪彭炎都不急着灭他们。

  估计他在等小皇帝长大亲自收拾山河,集权中央吧?

  不过现在没机会了!

  看着都城外重新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却围而不攻的宋军,彭炎叹了口气。早知道是这样的局势,他当初就不该任由先皇偏心的立了幼子继承皇位。

  哪怕成年的几位皇子或平庸或软弱或好色各有各的毛病,可他们至少成年了,能够处理事务,发号施令,让臣下归心,不管哪个都比自己守着个小皇帝干什么都不能名正言顺的好。

  听着城下轮流劝降,日夜不停的吶喊,彭炎心烦意乱居然没有了跟人决一死战的决心。难道就这样龟缩在城里死守在城墙上让人慢慢磨吗?

  在阮青山他们跟彭炎对峙的时候,两路大军求援战报也送都到了建邺。一边要军队要工匠,想要制作大威力的投石车硬攻潼关。一边要粮草要文官,收拾安抚庆国被乱军践踏过的山河百姓。庆国的藩王任人唯亲手底下没几个好官,现在已经被疾恶如仇的宋军砍的差不多了,再没人来接手地方,瘦成纸片人的谢瑾玉真要撑不住了。

  可建邺城里的皇上他也为难,他手下最精锐的几十万大军早在出征的时候就被带走了,手里只有一直特种兵转过来的几千人的稽查队,和一支两万人的护卫亲军。定国公这两个月新招募训练出来的五万新军也没有练到位,冒然拉出去也只能打个顺风仗,潼关那样的攻坚战也只有跟在后面吓唬吓唬人,一旦暂时不立溃败撤退说不定还会搅乱别人造成伤亡,真不仅什么用!

  可潼关后面就是长安城,眼看整个晋国就要落入他们大宋手里,最后关头哪里能不支持?

  于是五万新军都派出去了不说,还把护卫亲军忍痛派出去了一万五。眼看这么大个建邺城就剩五千稽查队和五千亲卫军了,除了城内巡逻的和皇宫守卫的他手里的队伍一万都不到了,如果南唐旧臣有人造反,这时候空虚的建邺城绝对抵挡不了。赵远这个皇帝派出了大军,可是冒了大风险了。

  现在在朝堂上还不得不跟臣子们对着干,就怕他们看出虚实,真的跟水师勾结造反,撑过这一段就好。姐夫和青山应该马上就能拿下庆国都城,班师回朝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